第四章(第4/5页)

落地后,他直奔中转大厅。这里巨大的免税商贸中心人满为患,数以千计的游客塞满了这座中东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他没有打扰中转大厅的问询台,直接走进了会员俱乐部中转候机厅。

从兰利来的信使已经在事先说好的男洗手间入口处等着了。他们小声交换了一下识别暗号。程序很老套,有一百年历史了,不过仍然有效。他们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和两把位置较偏僻的扶手椅。

两个人都只带了随身行李。他们长得不像,不过这不要紧。信使来的时候用的是那本真的美国护照,名字是约翰・史密斯,刚好配上那张同样姓名的返回美国的机票。他将从楼下英国航空公司的柜台换取登机牌。约翰・史密斯是乘坐阿联酋航空公司的航班抵达,在中途令人愉快短暂停留后,将乘坐不同的航空公司航班离开回国。不过不会有人知道这些。

他们还交换了手提箱。追踪者给信使的东西不重要。他拿到的是个轮式箱包,里面装着衬衫、套装、化妆用品、鞋子,以及所有短程旅途旅行者的随身物品。散落在衣服和机场买的惊悚小说之间的,是各种账单、收据和信件,表明主人的身份是丹尼尔牧师。

他把所有用卡尔森名字的纸质物品都交给了信使。这些东西也不会出现在美国。他拿到的是一个钱包,里面的证件是情报局花了三天给他准备的。

有一本姓名是丹尼尔牧师的护照。他是《华盛顿邮报》的高级职员。护照上有巴基斯坦驻华盛顿领事馆签发的有效签证,许可牧师先生进入巴基斯坦。这份签批的签证意味着巴基斯坦警察知道他要来,他们会恭候大驾。记者对敏感的政体总是极其感兴趣的。

还有一封《华盛顿邮报》出版人写的信,确认牧师先生正在就“伊斯兰堡——一个成功的现代都市的建成”准备一个大型系列文章。还有一张经伦敦返回的机票。

其他还有信用卡、驾驶证、通常的纸质文书,以及一个遵纪守法的美国公民和高级主管钱包里都会有的那些塑料卡片。此外还有一张伊斯兰堡塞雷纳酒店的房间确认函。酒店的汽车会来接他。

追踪者很了解情况,他不会从伊斯兰堡国际机场到处是人的旅客大厅,跟着人流蜂拥进入机场外面的一片混乱之中,然后让自己被塞进随便一辆老旧的出租车里。

信使给他的还有从华盛顿飞往迪拜的登机牌存根,以及没有用过的从迪拜飞往“斯兰米”(特种部队的人都这样称呼伊斯兰堡)的续程票。

彻底搜查他的房间只会表明,丹牧师是一名合法的外国记者,从华盛顿来,持有有效的签证,在巴基斯坦逗留的原因符合逻辑;而且,他会待上几天,然后回国。

身份和故事交换完毕,两个人去楼下不同的航空公司柜台换登机牌,继续他们下一段航程。

现在差不多已是午夜,可追踪者的EK612次航班凌晨三点二十五分才起飞。他随便逛着,打发时间,回到候机厅登机口时还有一个小时。他退了回来,打量着和他同一个航班的旅客。他知道,如果有风的话,他应该站在他们大多数人的上风处。

正如他所想,经济舱的旅客绝大多数是巴基斯坦劳工。他们在建筑工地完成了法定两年的强制劳作,现在返回家乡。通常建筑行业的工头们在这些劳工来的时候会没收他们的护照,在两年合同终止时才会还给他们。

在合同期间,这些劳工住在只有最最基本设施的简陋小屋里,在令人生畏的高温下辛苦工作,得到的工钱十分微薄,其中一部分他们还要寄给家里。他们涌向登机口时,他闻到了第一股污浊的汗味儿,里面还夹杂着咖喱的味道,这是经常吃咖喱导致的。很幸运,经济舱和商务舱很快就被隔离开了。前面的座位都装了软垫,他觉得很舒适。和他在一起的是海湾国家的阿拉伯人,还有巴基斯坦商人。

航程时间也就三个小时多一点。阿联酋航空公司的波音777-300型客机当地时间七点三十分准点降落。透过舷窗,他看见飞机慢慢滑行经过停放在机场的军用C-130大力神运输机和总统的波音737座机。

在出入境大厅,他和挤拥成群的巴基斯坦人分离开来,排在外国人的护照检验队伍里。新证件上面的名字是丹尼尔牧师,上面只有几个欧洲国家的海关出入印章,和巴基斯坦签证。护照被一页一页仔细地查验。问题很简单,问得也很有礼貌,非常容易回答。他出示了自己在塞雷纳酒店的预订单。便衣警察站在后面挺远的地方,注视着这一切。

他拖着轮式箱包,努力穿过行李大厅吵吵嚷嚷、推推搡搡的人群。他知道,和外面的混乱比较起来,这里简直是日耳曼式的秩序井然。巴基斯坦人不排队。

最后一个大厅外面,阳光普照。看着似乎来了有好几千人——全家人都来了,迎接从海湾回来的人。追踪者扫视着人群,直到发现有个穿着塞雷纳酒店制服的年轻人,他举着块牌子,上面写着“牧师”。他打了个电话,然后被护卫着走向航站楼的右侧。那里有块很小的VIP停车区,汽车停在那里。

飞机场坐落在拉瓦尔品第老城区里。出了这个航空枢纽港,便拐上了通往首都的伊斯兰堡高速路。塞雷纳酒店则位于市郊,是“斯兰米”唯一的一家防震酒店。车子猛然拐进一小截急弯路段,把追踪者吓了一跳:向右,然后又向左,越过了一个路障。客人的汽车来时,路障会放下;如果是酒店自己的车,就会抬起来。车子继续向上开过一小段较陡的坡路,来到了酒店大门口。

酒店前台对丹尼尔牧师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送他去房间。有封他的信。上面有美国大使馆的标识。他满脸堆笑,给了行李员小费,装作不知道反间谍警察已经彻查过这间屋子,还打开过那封信。信是大使馆新闻参赞写来的,欢迎他来巴基斯坦,并且邀请他当晚在参赞官邸共进晚餐。署名:格里・拜恩。

他让酒店接线员帮他接通大使馆,要求和参赞通话。电话接通了格里・拜恩,他们很平常地互致寒暄。是的,旅途飞行很好,酒店很好,房间很好,他很高兴晚餐时候过来。

格里・拜恩也很高兴。他住在城里,F7区,第43大街。道路有些复杂,他会派车来。这太好了。只有一小拨人,都是朋友,有美国人,还有些巴基斯坦人。

两个人都知道,这番对话的另外一端,坐在地下室控制台边的人很可能一点也不高兴,觉得无聊透了。草坪和喷泉之间集聚着一组砖砌的建筑。看起来更像是一所大学或是一座普通的医院,而不是秘密警察的总部。不过,坐落在卡亚班・苏拉瓦底大道的三军情报局总部,看起来就是那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