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案 池塘浮尸(第2/6页)

想到这儿,我突然感觉非常不爽,盯着老高问:“负责打捞尸体的是谁?”

老高想了想,反问我:“怎么了?打捞尸体的人有问题?”

我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回答道:“昆虫很容易受到惊吓,贸然打捞会把它们都吓跑!”

老高听罢,唯有尴尬一笑说:“没办法,地方兄弟不太懂法医昆虫学啊!”

“都来帮我抓虫吧。”我赶紧打开法医工具箱,将网子分给老高和另外几位警员。

因为抛尸地点是个池塘,昆虫的活动范围有限,捉起虫来应该不困难。

“记住,有些虫卵会掉在芦苇里或芦苇上,附近土壤里的虫卵都不要放过!”

我话音刚落,大家便开始抓起虫来。不过,尸体上的昆虫也极为重要,这关系到尸体上浮时间的考证。我开始配合韩哥采集尸体上的虫类。老高和一帮警员拨开芦苇荡,然后弯腰开始抓虫。我看到这场景,忍不住有点想笑—一群警察在池塘里抓虫。

“小靳,千万别出错,别逼我打你一顿!”老高弯着腰在远处捞虫,还不忘大声警告我。

我朝老高比了个OK的手势,又继续开始配合韩哥尸检,前后捣鼓了足足一小时,整个流程才算结束。而老高和地方上的兄弟们也帮忙抓到了不少虫子。总体来说,此次抓虫还算快速,虫子装了整整三个昆虫瓶,我把瓶子放在我的法医工具箱里。韩哥见状,却吩咐老高开车送我回昆虫实验室,提前做详细的昆虫尸检报告,他则留下来帮忙处理尸体的一些收尾工作。

老高自然一口答应下来,换掉身上的装备,带着我发动警车离开了案发现场。

在车上,我一直在想,韩哥为何不让我继续留在现场?难道说有什么东西不能让我知道?

老高微微侧过脸,他仿佛看穿了我心中的疑惑,主动笑着解释道:“小靳,别乱想,老韩那个人脾气比较古怪,他让你回去做昆虫检测自然有他的道理。”

我朝老高微微点头,表示理解。经老高这么一说,我又想起了自己的师父沈建国,他的行踪比韩哥还诡异,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永远在关键时刻找不到人。摊上这么一个极品师父也是醉了,或许韩哥也受到了他的影响。

由于开的是警车,老高一路鸣笛基本上没怎么堵车,花了半个多小时就回到了法医中心。我拎着法医工具箱,进入昆虫实验室,准备进行池塘浮尸案的尸虫检测。

第二章 水龟虫

我整理好思绪,从头再来仔细推敲一遍,发现这个信息有特别大的漏洞。水龟虫的存在已经毋庸置疑,尸体在一天之内入水的可能性直接被排除。

老高去忙别的事情了。我把三个昆虫瓶从工具箱里取出来,一一摆在实验台上,每个瓶子内都有大量昆虫。在第一个瓶子里,我发现了一只外形似龙虱的虫子,但背面隆起,负面较为平坦,鞘翅具浅色斑纹,触角7节,下颚须线状,中胸腹面常有中脊突,边缘具有长毛。这只虫子我初步断定为水龟虫,也就是水龟虫科。

我在样本中发现了它的幼虫,幼虫呈黄褐色。触角有3节,单眼在头的背面,每侧5枚,上颚有齿。胸足四节,单爪,腹部8~10节,第1~8节侧面有气管鳃,末节具有一对尾突。

水龟虫科常常生活在淡水、沼泽、植物残体之中,幼虫喜欢捕食小鱼和蝌蚪为主食,虽然名为水龟虫科,属于水生科,但很多种类已经不生活在水中,只是幼虫需要在潮湿的环境下长大与进阶。

有趣的是水中尸体处于新鲜期阶段,只有水龟虫会在尸体上寄生。当然,这也只是变相证明了这个推论而已。只不过,水龟虫的成虫会在尸体上停留下来,捕食别的昆虫种类,加速自身繁衍速度。比如,双翅目侧蝇科和水虻科等较小的幼虫。所以,要想办法证明尸体上存在侧蝇科昆虫或者水虻科昆虫。

我将在尸体浸入池塘的部分采到的幼虫样本拿出来观察,幼虫的体节前缘及腹垫均有顶端角化强的多尖端小刺,围绕头节后缘有8排斜形列的小黑刺。第1胸节背面光滑,腹面前约四分之一处有八排的微刺列,第6腹节前方腹部有一节短小的棘列,第8腹节侧面棘群延伸到体侧中部,口钩与咽骨腹角大体等长,有点类似粪麻蝇和棕尾别麻蝇的幼虫。但仔细观察之后,还是有所差别。最终,我在样本中并没发现粪麻蝇和棕尾别麻蝇的成虫,估计是由于尸体处于水中的关系。

陆上的蝇类在探测水中尸体的时候,时间上会受到阻碍,由于暴露在空气中的部位空间有限,产卵量会大大降低。当幼虫想要寻找合适的地点,诸如土壤等开始孵化,主要原因是尸体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大部分幼虫会被活活溺死,所以化蛹率几乎为零。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性,因为幼虫和两种蝇类的相似程度都非常高,不乏存在两种可能性,要么是前一种,或者两种蝇类都不是。如果韩哥知道我的想法,多半又会猛批我一顿。这种推测非常大胆,我却认为值得尝试。

不过,无论是水龟虫还是后面类似粪麻蝇和棕尾别麻蝇的幼虫,都不算特别重要。

水龟虫的存在仅仅证明,尸体确实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侧面能确认双翅目侧蝇科和水虻科其中任何一种昆虫存在;而后面的类似粪麻蝇和棕尾别麻蝇的幼虫,则只能够推断尸体上浮的时间。剩下的那些虫子才是主角,他们在打捞尸体的地方成功捕捉到水下族群,能够帮我准确推断出尸体入水时间。

我用镊子夹起第一只幼虫,放在生物电子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幼虫呈圆筒形,头部比较发达,头部带有眼睛,体节12节左右,拥有两端气门。我还找到了灰褐色的虫子,体上生鳞毛,乍看之下有点像蝶蛾。口器喙状胸部背部隆起,但不明显,形似小盾片圆形。这是毛蠓科幼虫的典型代表,前面的幼虫属于毛蠓科幼虫。毛蠓科在尸体入水4~14天之内才会出现,所以死者的入水时间能确定在4~14天。

我把这只幼虫放到一边,继续观察起一只还没孵化的虫卵,具有长呼吸角,就像是长触须。整体呈圆柱形白色,每节都有小型的钩刺环绕,头部和口钩灵活度较大。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头部和口钩应该可以缩入胸内,前胸气门呈圆形。腹部有8节分肢,后气门非常显眼,并且比较硬,带有骨化的迹象。

这类虫子我见过,但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了。我坚信只要确认了这虫子的种类,那么离真相又能更进一步。不过,它到底属于哪一类呢?这让我特别懊恼,假如当初能和师父多学点东西,也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了。结果偏偏在关键时刻卡住,师父早就人间蒸发了,电话根本打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