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旅序曲:申请一些证件(第3/6页)

一天早晨,空旷冷清的偌大码头,忽然热闹起来,感觉上,就像一部无声电影变成一首寂静的史诗。一长排又一长排的双色出租车络绎不绝地开过来,停泊在码头大楼外;一组组黑色马车散布在码头四周,好像只等导演一声令下,就大举出动。右边码头大门,更多的出租车和马车如潮水般不断涌进。马儿踢踏踢踏奔跑不停。马车夫扬起右手,飞扬着马鞭。但这股兴高采烈劲儿只能维持短短的一下子。很快,每一辆马车都各就各位,安静下来。大伙儿期盼的访客终于出现在眼前:一艘巨大的白色远洋邮轮,船上乘载的可能是多金的观光客,但也可能是身上只带了十英镑、准备迁居到澳洲的移民。邮轮缓缓地、悄悄地驶进亚历山大港。更多出租车闯进码头大门。更多马车发狂似的奔驰在码头上,到头来却落得一场空,车夫闲着没事,只好喂马儿吃草。

邮轮一大清早靠岸。直到中午,第一批乘客才走出码头大楼,进入那闹哄哄、乱成一团的码头广场。仿佛听到导演一声令下,马车夫们从柏油地面上卷起草料,塞进驾驶座底下的箱子,然后蜂拥上前,把从船上下来的每一个乘客团团围住。这些乘客看起来活像一只只大肥羊:粉扑扑,怯生生,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样。他们手里提着篮子,拎着照相机,头上戴着草帽,身上穿着光鲜亮丽的棉布衬衫,以抵御埃及冬天的寒气(一阵凛冽的朔风正从海上吹来)。但我们的同情心早已经转移:我们现在站在亚历山大港马车夫这一边。他们乘兴而来,意气风发,却被困在码头上,苦苦等候一整个早晨,所以,这会儿我们都想看到他们一拥而上,劫持这帮观光客,把他们押上马车,穿过码头大门扬长而去。

结果却让我们大失所望。就在邮轮乘客被马车和出租车团团包围,准备弃械投降束手就擒的当儿,两辆簇新的、亮闪闪的游览车驶进了码头大门。从船上俯瞰,这两部车子看起来活像两个精工打造、价格高昂的玩具。一前一后,两辆游览车穿梭在成群的马车和出租车中,缓缓地兜了一圈,转了一个大弯。转眼间,码头上聚集的那群身穿五颜六色棉布衬衫的观光客全都消失无踪,地面上空荡荡的,只剩下冷清清的柏油。马车夫眼睁睁看着肥羊跑掉,不甘心,纷纷追上前,但没追上几步就垂头丧气跑回来,守候在原来的位置上。马儿张嘴衔起柏油地面上四处散落的草料,自顾自吃起来。

一整个下午,成排的出租车和马车依旧逗留在码头上,守候那些没坐上游览车的邮轮乘客。这类乘客并不多。他们三三两两走出码头大楼,举手招呼出租车。尽管不受欢迎,马车夫们的热诚和斗志依旧十分高昂。一有乘客露面,他们就跳上驾驶座,挥动马鞭,催促马儿快跑。这群身上披着破旧大衣、脖子上环绕着围巾、懒洋洋无所事事的马车夫,刹那间仿佛变了一个人,浑身充满活力和意志。有时,马车夫们缠上了落单的邮轮乘客,他们为了抢生意,一言不合就争吵起来,把乘客吓得直往后退缩;有时,一辆马车跟随一个乘客,亦步亦趋来到码头大门口,就在那儿,我们望见这位远远看起来身形十分渺小的乘客停下脚步,认命似的叹一口气,乖乖爬上马车。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天色渐渐暗下来。马车不再奔驰追缠客人。它们缓缓地兜着圈子,在码头上闲荡。北风越来越凛冽,码头陷入黑暗中。华灯初上,但那成排马车依旧在码头上逡巡。直到邮轮灯光大亮,连烟囱都被照耀得宛如火树银花一般,马车夫们才死了心,一个接一个悄悄溜走,把零零碎碎的草料和一堆堆马粪遗留在码头上。

那天夜里,我独自走到甲板上。不远处,街灯下孤零零停放着一辆马车。从晌午到现在,它就一直待在那儿。早些时候,码头大楼周遭闹得不可开交,马车夫们争相抢夺客人,它却静悄悄退隐到一旁。一整天,它没载上一个客人,这会儿深更半夜,当然更不会有客人出来叫车了。车上点着一盏灯,昏昏黄黄。马儿把嘴巴伸到马路中央一小堆干草上,自顾自地吃草。寒风中,车夫身上裹着大衣,手里抓着一大块抹布,不停擦拭着晶亮冷清的车篷。擦完,他拿出一根掸子,拂拭车身上沾着的灰尘,然后又拿起抹布,在马儿身上擦拭一番。不到一分钟,他又钻出马车,重新擦拭起来。一整晚,他就这样钻进钻出,擦拭不停。马儿只管低头吃草,车夫身上的大衣闪闪发光,马车亮晶晶的。整天整夜没等到一个客人。第二天早晨,邮轮驶离亚历山大港,码头又变成一片荒芜。

而今,坐在汽艇中,即将登上孟买码头(奇怪,岸上的起重机和建筑物上的名字全都是英文),我心里想的却是那只不吭声、只管蹲伏在主人身后的动物。同样让我感到不自在的,是码头上的那群衣衫褴褛、身材瘦弱、跟周遭的石砌建筑物和金属打造的起重机形成强烈对比的身影——这些异国身影可一点都不像通俗小说里描写的那样浪漫。我忽然领悟到,在孟买,就像在亚历山大港,权力并不值得骄傲。动辄发脾气,摆架子,到头来只会让你瞧不起自己。

当然,柯艾略(教我填写各种表格,帮我摆平一切纠纷的向导)说得一点都没错。孟买果然实施禁酒令,而且雷厉风行。我那两瓶已经打开的酒,被身穿白色制服的海关人员没收了。他们召唤一位脸色阴郁、身穿蓝色制服的男士前来,“当着我的面”查封这两瓶酒。这位蓝衣男子慢吞吞进行这项因属于体力劳动而略显低下的工作,但他仿佛把它当作一种享受似的。他的神态举止告诉我们,他可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国家公务员,尽管这会儿他正在从事一项低级的体力劳动。海关人员交给我一张收据,告诉我,只要我申请到许可证,我就可以领回这两瓶酒。柯艾略却没那么乐观。他说,洋酒一旦被查扣,瓶子总会莫名其妙被打破。但他自己的问题却解决了。海关人员没仔细搜查我们随身携带的物品,连问都不问一声,就让柯艾略的希腊布娃娃过关了。他从我手里抱过娃娃,收下向导费,掉头就走进孟买市街,转眼就消失无踪。这辈子,我再没见过这个人。

待在孟买挺累人的。天气闷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整个人奄奄一息。磨蹭了几天,我终于下定决心去领回我那两瓶酒。早晨,我作出这个决定,下午,我准备出发。站在“教堂门车站”的阴影中,我犹豫着,究竟要不要跨越那条暴晒在毒日头下的大马路,一路步行到观光局。内心挣扎了好几分钟,我终于鼓起勇气穿越马路。眼前出现一排石阶。我奋力爬上去,坐在一台风扇下歇息。一股比那张许可证还要强大的诱惑力,把我从昏睡中唤醒过来——楼上的办公室开着冷气。在那儿,印度可是一个井井有条,甚至称得上奢侈的国家。办公室的装潢还挺时髦的:墙上挂着一幅幅地图和一张张彩色照片,木架上陈列着各式传单和册子。很快就轮到我了。我依依不舍站起身来,走上前填写表格。办事员也得填写表格,总共三份,而我只需填写一张。接着,他打开好几本各式各样的账册,在上面不知书写什么。最后,他把一沓阔页纸递到我手中——原来,这就是“持有洋酒许可证”。这位先生办起事来干脆利落,待人彬彬有礼。我向他道谢。他说不必客气,只是一点文书工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