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大争(88)(第2/2页)

谢青鹤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含笑道:“我明白的。姑姑操持上下,辛苦了。”

谁也没想到小郎君这样和蔼温柔,对着仆妇就喊姑姑。管事的仆妇满脸春风,不迭福礼。

谢青鹤找管事的仆妇也要了一碗粥,随行的卫士盯着把粗陶碗洗了又洗,就把刚兑了水的豆粥舀了半碗呈上。粥棚不是茶摊饭馆,没有摆设桌椅,百姓都是蹲在地上喝粥,管事把自己的小马扎拿了出来,谢青鹤就坐在小马扎上,喝着碗里水和豆子两不相干的“豆粥”。

“豆子是好的。”谢青鹤评价。这玩意儿味道不咋地,好歹没有霉腐朽烂。

有胆子大些的百姓被卫士“劝”了回来,就跟着附和了几句:“叩谢皇后娘娘慈心。”

这说的当然是姜夫人。陈起还未称帝,民间已经将他尊为皇帝,连带着姜夫人也水涨船高,成了百姓心目中母仪天下的娘娘。

谢青鹤把碗里最后一口难喝的豆粥喝干净,把碗递给卫士,又问管事的仆妇:“雨这么大,棚子搭着毕竟不安全。待会儿让胥安他们帮着你,把灶台搬到里边排房里去,朝西边开道门,不许百姓再躲在棚子里——万一塌下来,砸着了人。”

这话说得跟着谢青鹤的卫士都挺紧张。现在谢青鹤也在棚子里坐着,万一塌了呢?

谢青鹤生得隽秀温柔,说话又和蔼没架子,他都能坐在小马扎上喝豆粥拉家常了,棚子里施粥的仆妇与领粥的百姓,谁也没把他当成高高在上的太子。

仆妇顺着他的话茬絮叨了一句:“谁说不是呢?雨大得邪性,仆等都劝州府的大人,要么就等雨歇了再施粥……它也不能下个十天半个月吧?就停了三五日,也不能把人饿死。长史陈大人说,能冒着这么大的雨出来吃粥的,只怕也是饿得撑不住了,还得把棚子支起来,好歹是个活命的念想。”

这番话说出口,好几个围坐在旁边的百姓都流出泪来,又默默地用脏手擦去。

哪晓得这仆妇话锋一转,又说:“那谁想得到,还有住在棚子里不走的呢?!”

照着陈序和仆妇们的好心,冒雨搭棚子施粥,是顾念着饿的冒雨出来讨口的可怜人,是担心没了这一口饭就要饿死的可怜人。厚道的陈序怎么也想不到,这世上还有直接在粥棚里驻扎的惫懒货色。

仆妇说话的时候提高了声音,棚子里阴暗处趴着的许多人却都鸦雀无声,没人回应。

谢青鹤没有就此评论。

他的身份太过贵重,随口点评一句,对某些人来说就是“上意”,有杀生予夺之厉害。

在棚子里坐了一会儿,安排卫士帮着仆妇们把棚子迁移到排房里,那排房是青州府的库房,没有谢青鹤亲自坐镇,轻易协调不过来。大雨中要完成这么大的迁移工作,卫士们也着实费了一番力。

就在此时,陈利快马赶到,连滚带爬地冲了过来:“小郎君,应渠水涨得厉害。詹先生非要往上游去看水位,安将军拦都拦不住——这水要是冲下来,多少人也护不住啊!”

谢青鹤也有些急了:“那还来问我?把人‘扶’回来啊!”

陈利等的就是这道命令,一骨碌爬了起来,正要调转马头奔回去。

就在此时。

乌沉沉漫天雨幕之中,倏地一道紫光划破天际。

谢青鹤心生欢悦,不由自主地抬起头。划破天幕的正是属于他的那道剑气。

剑气活生生地撕裂了漫天乌云,将正在疯狂降水的云气打得七零八落。地上所有面对天灾瑟瑟无力的百姓,全都看见明亮刺目的阳光从云层中倾洒而下,被撕开的乌云就像是卷起的烟层,不断地往上翻涌、蒸发。

青州城中,处处惊叹。

迷信的百姓开始跪地膜拜,口中念念有词,祈求神明保佑。

乌云散了。

暴雨,渐渐停歇。

谢青鹤站在逐渐明亮的天穹之下,看着残留在云上的剑气,仰面含笑。

——小师弟的修为,又精进了啊。

千里之外,一剑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