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孤立(第2/2页)

没有人将矛头指向李隆基,因为他们不敢。但这些人又必须找出一个罪魁祸首,大家好同心协力的进行指责,甚至是痛扁。

所以,张说就成了众矢之的!

事实上,在十一月十日当天,李隆基下令将张说的亲信就地升官的时候,当时就有人站出来提醒过张说这样做恐怕会引起非议。

提醒张说的是时任中书舍人的张九龄!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七岁能文,三十岁擢进士第二,授校书郎。在开元年间历任左拾遗、左补阙、礼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等职,开元十年在张说的举荐下官居中书舍人。

作为张说的亲信,张九龄是十一月十日当天就地升职官员中的一个,可是和其他官员不一样的是,张九龄并没有因为自己升了官而兴高采烈,为此他特意在下山之后提醒张说如此大规模提拔自己的亲信,恐怕会引来非议。

我不敢说张九龄当时是不是已经从中预感到了什么,但对于张说来讲这是他唯一扭转局势的机会。可惜张说并没有听进去,他的理由很简单:当下的朝廷自己是炙手可热的人物,而且就地升官的决定是皇帝下的命令,于自己无关。

通过张说的话,我忽然想起了赵丽蓉老师小品中的一句台词:狂!狂没有好处!

张九龄的提醒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但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张九龄是个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人,不过这件事仅仅是他小试牛刀而已,很多年后已经身为宰相的张九龄利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差一点挽救了大唐帝国的国运,可惜的是,李隆基同样重蹈张说的覆辙,没有听张九龄的话,关于这件事在后边我会详细说道。

至此,张说在群臣的一片指责声中,渐渐的陷入到了孤立的境地,一年后如果张说再次想起张九龄的话,他一定会懊悔不已。

现在官运亨通的张说当然看不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非议,即使看到了他也不会在乎,还是那就话,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直到那个强大的对手出现。

这个对手的名字叫宇文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