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第3/7页)

李秀成这个人,是李鸿章的强劲的敌人,是敌人的将帅中后期成长起来的最优秀的将领。洪秀全刚起义的时候,他们党内有不少杰出的领袖,比如东王杨秀清、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在当时这五个人号称“五王”。后来,冯云山、萧朝贵战死在了湖南;杨秀清、韦昌辉在南京争夺皇权,二人互相屠杀,剩下的石达开,他自己有别的远大志向,不满足于现在的位置,自己重新起家,自立门户,在湖南、江西、广西、贵州、四川这些省份横行霸道,于是五王就都没有了。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五年的时候,是官府军队最萎靡不振的时候,但也是太平天国的势力最衰落的时候。李秀成原来只是一个小兵,地位很卑微,就算是太平天国攻占南京以后,他也只不过是杨秀清部队里面的一个侍卫。但是他非常聪明,有智慧,人又机灵,擅长谋划和战略部署,有胆有识,气度非凡,所以洪秀全统治后期,仍能够利用残留下的一点儿兵力制造动乱,让官兵落荒而逃,太平天国持续了六七年才被平定,这些都是李秀成和陈玉成两个人的功劳。陈玉成在长江中上游活动,尤其是在河南、安徽、湖南、湖北这些地方煽动;李秀成在长江下游及入海口出没,在苏州、杭州、常州、扬州这些地方制造动乱。等到陈玉成死后,洪秀全能够像靠着柱子一样倚重的,就只剩了李秀成一个人了。李秀成的智慧和勇气都超过常人,而且为人十分有度量,对自己的部下也十分关爱,能得到士兵的忠心,所以安庆那个地方虽然用武力收复成功了,但是长江下游的形势更加不乐观。自从曾家兄弟合作围剿雨花台后,江苏,还有南京等地方的战争仍然持续着,李鸿章,还有曾国荃费尽心思,尽心尽力攻打,付出超乎寻常的代价,才换来了战争胜利的荣誉,这些也都是李秀成造成的。所以要是谈论李鸿章这个人,就不能不知道李秀成。

自从南汇这一战役之后,李鸿章的根基渐渐牢固,所以想要和在南京的官军商量一下对策,如何牵制敌军的势力,然后选定一个恰当的进攻敌人的方向。那时候是七月,李鸿章命令程学启、郭松林等人立即攻打青浦县城,攻占了那里;并且让另外一支部队乘坐汽船,渡海去攻打浙江绍兴的余姚县[3],也攻占了那里。八月的时候,李秀成命令谭绍洸带着十万多名士兵进攻北新泾(江苏的一个地方,离上海很近,只有几里地)。刘铭传在太平军行进途中加以攻击,英勇搏斗,打败了他们,敌人于是退了回来,想要保住苏州。

还是那个月,淮军和常胜军一起进入浙江,攻打慈溪县[4],收复了那里。就是那场战争,常胜军的统帅华尔浴血奋战,身先士卒,胸部中了好多枪后逝世,他死以后遵照他的遗言,用中国的衣服为他入殓,美国人白齐文代替他继续指挥常胜军。

这一年,夏秋换季的时候,江南流行起了传染病,死了好多官兵。李秀成趁这个机会想要解除他们对南京的围困,所以就在闰八月的时候,带领苏州、常州的十多万精兵奔赴南京,包围曾国荃的大本营,调集十门西洋的开花大炮,使劲轰炸,攻击他们,十五个日日夜夜都不停歇,政府官军殊死搏斗,气势一点儿也没有削减。到了九月份,李秀成又派李世贤从浙江率领十几万士兵和他们一起围困南京,攻击越来越猛烈。曾国藩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担忧那里,急忙调集其他地方的兵力前来援助。然而当时浙江还有长江以北好多将领都有各自的任务,最后还是没有能够前去支援。这一战役,是两军开战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最激烈的战斗。当时敌人的军队有二十来万人,政府官军被重重包围,困在里面的有三万多人,而且其中病死的、战死的,还有身上负伤的,数目都已经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但是曾国荃依旧和将士们同甘共苦,一起面对困难,关系像父亲和儿子一样团结,所以军队里的官兵们都愿意为他效命,觉得就算战死也值得,所以才能抵抗住人数超过他们十倍的凶残的敌人,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李秀成攻击没有成功,又因为江苏的政府官兵的士气一天比一天高涨,恐怕失去江苏这块地盘,到时候南京也不能保全了,十月,他带领士兵们撤退,雨花台的围困这才解除了。

说明:自从这场战役之后,洪秀全的大势已去。把士兵囤聚在牢不可破的城池里,这是兵家很大的忌讳。向荣、和春两次都是因为这样才失败的,所以曾国藩牢牢记住了这点,非常谨慎地对待。曾国荃开始想在雨花台聚集兵力的时候,曾国藩就好几次不让。等到了这次战役,外面被多达十倍的强悍对手包围,里面有一群穷凶极恶的末路之人,政府官军遇到的危难,没有比这次更危险的了。但是敌军明明知道政府官军势力单薄成这样,内部又遭受了很大的创伤,可是最终还是不敢直接硬闯进去,和他们决一死战,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巨大的成功,所以到最后功亏一篑,只能撤兵离开,因此才造成自己进退两难,失去了根据地,最终就跟着灭亡了,这是什么原因?原来,当时敌人军队的将领非常富贵,生活骄奢淫逸,特别爱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才会出现那样的结果。太平天国的迅速衰败也是当时政府官兵们没有料到的。曾国藩说:“凡是军队最害怕意志衰退,不求进取。当道光、咸丰两朝之交的时候,政府军队里的官兵们都是意志衰退、不求进取,而敌人的军队都是非常有活力的;等到了同治初年,敌人军队都是意志衰退、不求进取,而政府军队都是非常有活力的。得到还是失去,成功还是失败,关键原因就是这些。”仔细想想这些话吧!就是李秀成这样的贤能人才,都违背不了这种规律,况且洪秀全那样的人就像是坟墓里的一具骷髅,更不值得说了。正是别人所说的:“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样的前车之鉴并不遥远,立志夺取天下的人应该拿来警告自己。洪秀全本来就是一个市井的混混,在那个时间崛起,不出一年,就掠夺了一半的天下,没有趁着当时的士气继续扩张,通过战争争取江山大业,称霸天下,而是选择在南京苟且偷生,把南京看作自己贪图享乐的安乐窝,盖那些深宅大院,简直连陈胜那种人都不如!自己死守着一座城,等待着别人来围剿攻击。所以向荣、和春的失败,不是洪秀全自己有什么克敌制胜的招数,只是他所遇到的敌人也是那样,和他差不了多少,所以才能够接着苟活下去,延长在世的时间。唉!曾国藩和洪秀全之间的胜利和失败,是天决定的吗?是人决定的吗?君子说:是人自己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