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第4/7页)

又说明:这场战役是湘军、淮军各位将领立功的关键时机。如果不是围困南京,那么就不能牵制住江西、浙江的敌军,那么李文忠的生力军,就很难迅速取得胜利;如果不是攻占了江西、浙江,那么就不能解除南京的重重包围,那么曾国荃的军队就没有办法保住了。阅读历史的人一定要对这点有清醒的认识。

李秀成去围攻南京的时候,让他的副将谭绍洸、陈炳文留守苏州。九月的时候,谭绍洸等人率领士兵十多万人,分几路从金山太仓向东行进。淮军的将领们一直防守,在三江口、四江口与他们大战,双方都有胜利的时候,也都有失败的时候。敌军又沿着运河设置军事基地,横亘数十里,在运河和支流之间架设浮桥,通过这种方式互相往来,太平军进攻黄渡,将政府官兵围困在四江口,加紧猛攻。九月二十二日,李鸿章把他的部下们部署下去,进攻敌军的大本营。敌人十分强悍,善于战斗,淮军在进攻的过程中几乎无法抵挡,刘铭传、郭松林、程学启等人首先亲自去战斗,挥舞着刀剑杀敌,士兵们看到这种情形,顿时士气大涨,击败了敌人,抓住和杀死敌人有一万多人,对四江口的围攻这才解除。

常胜军的首领华尔死后,白齐文凭借着副手的资格继承了他的职位。姓白的这小子为人和华尔完全不一样,他是一个奸诈狡黠的人。当时他看见政府官兵十分困窘,于是就偷偷地和李秀成私下串通,十月的时候,白齐文计划在松江城内当李秀成的内应,去上海威胁逼迫道台杨坊,索要巨额的军费,杨坊没有给他,后来白齐文就殴打杨坊,抢了他四万两银子离开了。听到这件事情,李鸿章非常生气,当即和英国的领事交涉,罢免了白齐文的职务,并且要他偿还掠夺的钱财,后来让英国的将领戈登代替他的位置。常胜军这才又开始听从李鸿章的指挥,当时是同治二年的二月。这实际上是李鸿章和外国人交涉的第一件事,他做决策的果断,态度强硬的外交风格,让谈论他的人都不住地夸赞。

罢免了白齐文之后,李鸿章想要杀了他,被美国的领事拦住了,于是李鸿章就放了他。后来白齐文向李秀成投降,当上了李秀成的参谋,多次为其出谋划策,但是都不是什么好主意。他还劝李秀成放弃江苏、浙江,放弃那里的农事,摧毁房屋,集中兵力向北行进,占据秦晋齐豫中原的有利地形作为根据地,以此来控制东南,说那个地方是政府官兵的水师没办法接近的,一定可以成就大事业。李秀成不听。白齐文又为太平军购买武器,劫掠轮船,得到了几门新式大炮,全部献给了李秀成。因此苏州那一仗,政府官兵死在宝带桥几百人。后来白齐文在李秀成那里说不上话,也不被重用,就又前往漳州投靠别的太平军部队,最终被郭松林抓到杀死了。

首先是曾国藩抓获了太平军的一个信使,得到了洪秀全给李秀成的手谕,上面说湖南还有江北地区现在正是兵力空虚的时候,让李秀成调派二十万部队,先攻打常熟,然后一方面攻打扬州,一方面观察皖、楚。于是曾国藩派遣李鸿章先发制人,告诉他迅速攻占太仓州来扰乱常熟,牵制住李秀成的兵力,使他不能赶赴江北。李鸿章的想法也跟曾的一样。同治二年二月,李鸿章命常熟驻守的将领死死守住那里,等待救援,并且派遣刘铭传、潘鼎新、张树珊率领部队开着轮船赶赴福山,和敌人展开了几十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另外派遣程学启、李鹤章攻打太仓、昆山县[5],来吸引太平军的兵力,又命令戈登率领常胜军和淮军一起攻打福山,最终攻占了那里,常熟的危险解除了。三月,又用武力收复太仓、昆山,擒获敌军七千多人,程学启的功劳最大。自此以后,戈登更加佩服程学启了。

五月的时候,李秀成离开无锡,和五个部将一起带着水军、陆军共十几万人,想要支援江阴,占据常熟,李鸿章派遣他的弟弟李鹤章,还有刘铭传、郭松林等人分不同的道路前去抵抗敌人。刘铭传、郭松林和敌军的先锋部队相遇了,攻打敌军获得了胜利,但是敌人的气势也很旺盛,每次战斗,双方的死伤情况都差不多。当时敌军驻扎在运河的边上,向北到北漍,向南一直到张泾桥,东边从陈市开始,向西一直到长寿,占了差不多六七十里,有数百个堡垒都控制着运河险要的地方,太平军把那些桥梁都毁坏了,在运河上准备好大炮,这种水上和陆地相呼应的策略使形势相当紧张。

李鹤章和刘铭传谋划偷偷收集木材制造浮桥,半夜紧急渡过河流袭击敌人,攻破了敌人在北漍的营地一共三十二个。郭松林也不断进攻,和敌军战斗,攻破了敌人在南漍的三十五个营地。周盛波的部队攻破了敌人在麦市桥的二十三个营地。敌军全线崩溃,死伤数万人,尸体堆积在河里,河水都快不流动了;又擒获了敌人的首领一百多人、马五百匹、船二十艘,另外还有很多兵器、弹药和粮食。自此之后,顾山往西就再也没有太平军活动,淮军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六月的时候,吴江的敌人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得不投降。

程学启率领着一万多人的军队,和刘铭传秘密谋划收复苏州。先是进攻打进花泾港,降服了看守那里的将领,然后驻扎在潍亭。七月的时候,李鸿章亲自带领官兵,用武力收复太湖厅,朝着苏州进发,先让刘铭传攻打江阴。敌军里的一位骁勇的将领陈坤书,调集了湖南、湖北、山东一共四支庞大的部队十几万人一起来增援。李鸿章、刘铭传亲自来分析敌人状况和战争形势,看见他们的营垒大大小小像棋盘上的棋子一样整齐排列,往西到江滨,往东到山口,看完这些才做出部署猛烈攻打他们。敌人奋力抵抗,实力也很雄厚,双方相持不下。随后江阴城内有人发动内变,打开城门投降,江阴也被收复回来。

当时程学启驻扎在苏州的郊外,接连好多天都在打仗,前前后后一共打了几十次胜仗,敌人的壁垒在宝带桥、五龙桥、蠡口、黄埭、浒关、王瓜泾、十里亭、虎邱、观音庙共有十几处,都被攻破了。而郭松林的军队也在新塘桥获得胜利,杀了太平天国两个首领,还有上万的普通士兵,抢夺了船舶几百艘,敌人水军的兵力一下子大减,衰落下来。李秀成为此痛哭流涕,心中悲愤,不能自已。从此以后,淮军的名声威震天下。

敌人的军队遭到重挫后,李秀成发动反攻,下令让他手下的将领集合无锡、溧阳、宜兴等地的士兵八万多人、船舶一千多只,从运河口出去,而他自己率领精锐部队几千人,占据金匮,援助苏州,互相配合应敌,和政府官军接连战斗,双方都互有胜败。十月十九日,李鸿章亲自做督军,程学启、戈登率先锋部队进攻苏州城,苦苦奋战,战况十分激烈,攻破了它的外围。李秀成和谭绍洸等人撤退到城内,死守着最后这片土地,丝毫不屈服。不久,政府官军水上、陆上一起前进,合起来对苏州进行三面围攻,城中的粮食已经吃完,众人疑心重重,内心很恐慌。李秀成的副将郜云官等人猜忌心非常重,产生了二心,于是私下和程学启协商,想要投降。然后程学启和戈登亲自坐着一艘小船到城北边的阳澄湖,和郜云官等人当面订下了投降的约定:如果郜云官能杀了李秀成和谭绍洸,就奖赏给他二品官位。由于戈登为他当担保人,所以郜云官这些人没有起疑心。然而最终他还是不忍心杀害李秀成,只是斩了谭绍洸的人头后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