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黄鹤楼(第4/5页)

“完啦!”向荣懊恼得咬牙切齿。他知道这是诡计。毕竟是身经百战的将军,懂得在这样的时刻该采取什么措施。

向荣放弃追击。除了撤退,没有别的办法。

“回来!返回来!回营!”向荣大声喊叫。

向荣回到司令部,亲自提笔写了给北京的报告:“攻夺洪山长毛贼营垒十五座。”四天后,向荣重整军容,命张国梁进攻东湖。

太平军同这支清军接战后,向左右闪开,避开战斗。清军已前进到离武昌城只有一公里半的地方,但这时下起了瓢泼大雨,淋湿了火药,无法进行有效的攻击,浑身湿透的士兵也疲惫不堪。

“唉!太遗憾了!”向荣把手放在额上,望着前方大雨中的城墙。若城内能出击,这可是重创敌军的好机会啊!

罗大纲在每次战斗中都要露面,这次却没有见到他。他已在承担另外任务了。攻打武昌已快二十天了。从太平军方面来说,必须要在这里取得决定性战果,一定要尽一切办法打进武昌城内。

挖坑道、装炸药的办法在长沙虽未成功,但仍被看作是唯一可行的措施。武昌城墙看来不如长沙城墙结实,当地人早就指出了武昌城的这个弱点。

“目标是文昌门!”文昌门是武昌城西南门。

罗大纲早已指挥煤矿工人出身的士兵,朝文昌门挖坑道。清军也早已研究了太平军的作战方法。他们也知道在湖南南部有许多煤矿工人参加了太平军。武昌城内早已考虑好了对抗坑道作战的办法。清军把武昌城内全部盲人都集中起来,命他们专听地下有无声音。他们的做法是,先在地上挖个深坑,然后把空坛子放进坑里,人们把耳朵紧贴在空洞状的物体上,声音听起来就特别清楚。盲人失了视觉,听觉反而更加发达。不过,武昌城内的这种做法早已被太平军觉察到了。罗大纲朝着文昌门的方向挖了三条坑道。正中间的一条是为了装炸药用的所谓主坑道。主坑道的两边间隔十多米的地方各挖一条坑道。其宽度比主坑道还要宽。挖主坑道的人要挑选技术高超、小心仔细的矿工,另外要让挖两侧坑道的人故意发出很大的声音。如果有人在监听地下的声音,他们听到的将是两侧中的某一边的声音。十二月二日晚上,一个盲人在文昌门的北边大声地喊道:“是这里!是这里!这下面有声音,没错!就在这下面!”

他用食指戳着地面,一连声地喊着:“就在这下面!就在这下面!……”

“从这儿挖!赶快!一直挖到城墙脚下。”常大淳征集了四百名民夫。要他们从那里往下挖,然后又引壕沟里的水往里灌。这样,即使装上了炸药,炸药也会被水浸湿,失去效用。盐道林恩熙特别积极,他自己解囊,招募了八百名志愿军。“既然已知道长毛贼在挖坑道,何不打开文昌门出击呢!我请求让我出战。”林恩熙向提督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门不能开!”双福仍不准开城门。

主张出击的不仅是林恩熙和瑞元。巡抚的二儿子常予正回家探亲,他也要求带兵出城作战。双福还是不准,他的态度已顽固到不近人情的程度。副将春荣在黄鹤楼上喝得酩酊大醉,故意大声地嚷嚷道:“你们知道不知道?提督害怕的是什么?他以为一打开城门,咱们就会逃跑。哈哈哈!咱们都好像是懦夫、胆小鬼啦!咱们都在瞅着机会逃跑啊!你们说对不对?提督一定是在怀疑咱们。要不,为什么不出一兵一卒?呸!什么等待敌人疲劳!是咱们自己先精疲力竭啦!哈哈哈!上头给我们派来了这么个好提督,算是咱们晦气!”听到春荣嚷嚷的人,都半信半疑,心里想:说不定真是这样。

罗大纲的作战计划果然达到了目的。一条作为诱饵用的坑道已被发觉,并被灌进了水。但是主坑道平安无恙,已经掘进到紧挨着文昌门的城墙脚下。

具有强大爆炸力的炸药上已经安上了长长的导火线。不光是主坑道,另一条未被发觉的诱饵坑道也装上了炸药。

在给导火线点火前,士兵认真地检查了冲锋准备。第一队是五十名童子军,挑选的都是十四五岁的动作敏捷的少年。他们的任务是跳进突破口,爬上城墙,在那里挂起太平军的军旗。军旗是预先缠在少年们的肚子上的。跟在童子军后面的是由石达开指挥的冲锋队。第一队是五百人,从文昌门一直北上,分为两个小队,第一小队放火点燃黄鹤楼,第二小队打开平湖门。汉阳的太平军已待命准备渡过浮桥。黄鹤楼的火苗是向汉阳发出的信号。渡过浮桥的太平军将从已打开的平湖门冲入城内。

十二月四日,黎明,大雾弥漫。

太平军安装的地雷,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无数黑色的砖片飞向天空。

“看!一下子就炸开啦!”石达开跳了起来,大声喊着。

在攻打长沙时,城墙结实得叫太平军不止一次摇头叹气。他们预想,这次即使能炸开一个突破口,也不会太大,因此才计划首先派出身子矮小的童子军,可未曾想到这次城墙却这么不结实。由于在两处地方安装了地雷,所以一下子就把城墙崩开了八十来米宽的大豁口。

还有其他未想到的事情。城内的清军几乎没有抵抗。大雾帮助了清军的逃跑,他们急忙脱掉制服,混到老百姓当中。

“杀妖!”

太平军一边呐喊着,一边在武昌城内到处奔跑。城头上飘扬着太平军军旗。黄鹤楼上开始喷出火苗,其速度之快简直叫人难以相信。太平军大军发出震天动地的喊声,从对岸汉阳蜂拥着渡过浮桥,向武昌城内杀来。

“下面该同城外的向荣打仗啦!”杨秀清仰首望着烈焰腾腾的黄鹤楼,开心地说道。

常大淳自缢而死,他一家二十余人为他殉死,据说留下四个孩子。双福在文昌门边战死。他的妻子带着三个幼儿投水而死,另一个幼女在途中失散,幸免于死。布政使梁星源卧病在床,听到太平军打进城内的消息,起来穿好衣帽,写下遗书。这时太平军士兵跑了进来。

“遗书已写完,杀吧。”梁星源从容死去。

按察使瑞元亲自杀死了幼儿,命家里人自杀,最后自刎而死。

学政冯培元投井而死。

道员王寿同和太平军巷战,被砍死。

道员王东槐自缢。

武昌知府明善自缢,他一家被太平军杀绝。

总兵王锦绣在城头自刎。

总兵常禄在马上自刎。

副将春荣在交战中被砍死。

参将杨光普仅剩一骑,拼死奋战,力尽自刎。据说他的首级落地后,嘴里仍发出喊声。

“好样的!”太平军中发出赞叹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