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厘定历史(第3/4页)

而且,刘邦杀彭越,至今仍然为人诰病,毕竟,彭越当时并没有想造反。

刘邦杀彭越的理由是“反形已具”。

但到底反形在那里?刘邦就扯东扯西,简直与后世米帝推翻萨达姆,号称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借口有的一拼。

而且,更重要的是,当初刘邦本来已经逮住彭越,经过了廷尉审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彭越并无任何谋反的意思与动作!

本来,彭越都已经被刘邦释放了。

但是吕后在中间插了一手,劝告刘邦:彭越是英雄,既然已经得罪了,索性杀了吧。

于是,彭越就悲剧了……

这个事情,不管是石渠阁里的太祖起居录,还是史家记载,民间故事,都有传说。

假如说彭越什么的,还可以打个马虎眼的话。

那么,诸吕,就是没法子打马虎眼,混过去了。

不要以为诸吕外戚都是草包,都是废物!

那是汉室长久以来的宣传给人留下的印象。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嘛。

失败者,自然会被贬低一无是处!

但是,吕氏外戚的军功与战功,却是想抹杀也抹杀不掉的。

譬如周吕候吕泽,战功之高,韩信也不能比,功劳之大,萧何也不如。

汉家江山,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吕泽带兵打下来的!

假如说吕泽的侄子、儿子们是虎豹的话,那吕泽就是当之无愧的狮王!

什么陈烯什么靳歙、丁复、傅宽、蛊逢,这些战克之将,都是吕泽的小弟。

吕泽在世时,正面刚过秦军,踢过项羽,摆平过韩信。

即使后世的史记,太史公司马迁再怎么避讳,再怎么掩饰,再怎么用春秋笔法,也不得不在《史记》中写下周吕候“发兵佐高祖定鼎天下”这句话。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邦彭城大败,输掉了最后的内裤,就差裸奔了。

是吕泽在下邑,收拢败兵,安定人心,团结部将,激励士卒,联络彭越,从而有了中国历史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翻盘!

想厘定历史,吕泽就绕不过去。

就像后世天朝,想厘定解放军的战史,你绕的过永远健康那座大山吗?

刘彻闭目沉思一会,然后道:“淮阴、周吕,作传,刻像,不名!”

嗯,后来宣帝刘询,也是这么对待霍光的。

意思是功劳我承认,但是,你丫就是个罪人,要知道,直到西汉末代皇帝,西汉政权依然在拼命绞杀所谓的“霍逆余孽”,直至东汉刘秀,重新厘定历史,才认可了霍光的功劳,在那以前,霍光这个名字连提都不能提。

“梁王彭越……”刘彻看向远处,长长的出了口气,老祖宗做错了事情,也不是不能承认的嘛,刘邦后来不也下令厚葬彭越了?况且,刘彻现在连项羽都原谅了,承认了他反秦的功劳,总不能再揪着彭越的小辫子不放吧?

在政治上,有时候,承认一些错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杀错了就杀错了呗!

反正,梁王彭越在民间早就被平反了,历代汉室天子,也都有认可之语。

刘彻也不过是做个最后的总结而已。

当然了,祖宗的颜面,还是顾忌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春秋笔法了。

刘彻于是清了清嗓子,道:“赐谥曰:梁荒王,命河南郡有司,重修陵墓,以诸侯王礼遇之,许三户守陵之人!”

于是,下面的人立刻就闻弦歌而知雅意,纷纷叩首道:“谨遵圣意!”

所谓荒王,谥法有曰:好乐怠政曰荒,淫于声色,怠于政务也。

跟彭越后来,倒是挺相合的。

更重要的是,天子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你们不要揪着彭越的死不放嘛……

多写其功劳,写他的战功,至于死因嘛,一句话就可以带过,不要多提,不要多写,也不要多问。

实在不懂,可以去请教一下史家,什么是春秋笔法。

韩信、彭越、吕泽,这三个最大的地雷既然已经排除了,那么其他敏感人物就好处理多了。

“卢绾,仍以长安候记之,勒石画像,勿有避讳,功是功,过是过,自有青史明辨!”对卢绾,老刘家还真没任何愧疚。真要说起来,对不起老刘家的人应该是卢绾才对!

况且,现在卢绾的后代,在匈奴为东胡王。

这个抗匈统一战线,还是要努力维护的嘛。

甚至,为了统战需要,给卢绾脸上涂些金子,也不无不可。

“长沙王吴苪,单列一传,号为世家,做长沙王世家一书,直抒汉家礼遇功臣之厚!”刘彻负手吩咐着。

这又是为了统战需要了。

是做给三越看的。

让三越的贵族们知道,老刘家还是很大方的,放心亲汉吧,朝廷不会亏待你们!

另外,则是考虑到了可能接下来还需要用到吴苪的大名,去说服和拉拢越人部族首领。

别看吴苪死了这么多年了,但在三越境内,奉吴苪为主的部族,也还是有许多。

“诺!”岑迈立刻叩首拜道。

刘彻点点头,嘱咐道:“卿记得,此事,要与朝野诸臣,士大夫,广泛商讨,征询意见……”

这话就说的太露骨了。

意思是,要是某人大家反对的太激烈,那就不要为难了。

这历史毕竟是胜利者书写的。

而现在的胜利者,毫无疑问就是朝堂诸公。

万一要是韩信啊吕泽啊什么的实在反对声音太大,就不用管了。

刘彻才没那么傻,为了历史问题,闹得朝野分裂,玩出一个大礼仪啊党争一类的麻烦。

“诺!”

刘彻满意的点点头。

他相信,今天以后,民间一定会广泛流传“圣天子思慕功臣”的故事。

就让吹捧和神化来的更猛烈一些吧!

顺着这个由头,刘彻就又道:“昔者,功臣佐朕皇祖,底定天下,开太平盛世,今宇内安宁,糜有兵革,此士大夫百官群臣之功也,功必赏,过必罚,此先王之教!”

“拟诏:朕闻上古圣王治世,必酬功臣……今士大夫佐朕,治理天下,夙兴夜寐,勤勉诚恳,乃有宇内方宁,朕虽不德,亦愿与之同享天下盛世,自今以后,百官臣工,凡有所任,皆在其俸禄之外,别列两项,曰:津贴,曰绩效。

津贴者,视秩比俸禄高低,予以补贴,请有司议之,定其员额多寡。

绩效者,赏也,以其治下去岁所得赋税较之前岁所增之数,取百一之数,嘉之!”

这官员的工资,肯定是要增加的。

不加不行。

又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有这么简单的事情?

千里当官,最后落得个晚年不保,这样的傻事,谁愿意干?

比起工资多支出的那点钱,这上下其手,贪墨的数量,可能是百倍,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