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国立中央研究院迁台前后

1 陈存恭、陈仲玉、任玉德,《石璋如先生访问记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年版,302页。

2 郭宝钧,《山彪镇与琉璃阁·引言》,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1页。

3 1948年11月15日,《夏鼐日记》卷4,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15页。

4 转引自岳玉玺等,《傅斯年——大气磅礴的一代学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291页。

5 王叔岷,《慕庐忆往——王叔岷回忆录》,中华书局,2007年版,74页。

6 岳玉玺等,《傅斯年——大气磅礴的一代学人》,292页。

7 《北大又面临灾难胡适自认“逃兵”在京校友校庆会中沉痛致词》,载《申报》1948年12月18日。

8 《申报》1949年1月14日。

9 何兹全,《李庄板栗坳·史语所——我终身难忘的地方》,《新学术之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8年版,819页。

10 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史语所档案(以下简称“所档”):台2-88、92。

11 王富仁、石兴泽编,《谔谔之士——名人笔下的傅斯年傅斯年笔下的名人》,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194页。

12 转引自李东华,《从往来书信看傅斯年与夏鼐的关系:两代学术领袖的相知与传承》,《古今论衡》第21期,2010年12月。

13 1949年5月4日,《夏鼐日记》卷4,238页。

14 全汉升,《回首来时路》,《新学术之路》,487页。

15、16 《竺可桢日记》第二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260页。

17 《欢迎李四光归国抵沪科学院华东办事处盛会》,载《申报》1950年4月11日。

18 《中国博物馆》2000年3期。

19 1950年6月21日,《夏鼐日记》卷4,305页。

20 1950年7月29日,《夏鼐日记》卷4,313页。

21 1954年4月11日,《夏鼐日记》卷5,83页。

22、23 赵俪生,《篱槿堂自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24 1952年8月2日《夏鼐日记》卷4,498页。

25 1952年12月31日《夏鼐日记》卷4,526—528页。

26 葛剑雄整理,《谭其骧日记》,文汇出版社,1998年版。

27 《人民日报》1954年1月15日,作者张沛。

28 朱正,《1957年的夏天——从百家争鸣到一家争鸣》,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9 陈存恭、陈仲玉、任玉德,《石璋如先生访问记录》,319—320页。

30 1949年7月10日,《夏鼐日记》卷4,249页。

31 所档:李6-1-16。

32 所档:台2-2。

33 俞大綵,《忆孟真》,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等合编,《傅斯年》,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23页。

34 俞大綵,《忆孟真》,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等合编,《傅斯年》,322页。

35 原载1950年1月30日《台大校刊》第55期,欧阳哲生编,《傅斯年全集》卷7,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376页。

36 陈寅恪,《陈寅恪集·诗集》,三联书店2001年版,74页。

37 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等合编,《傅斯年》,244页。

38 所档:北16-7。

39 所档:北16-9。

40 张春树,《温旧业、念恩师——附论民国史学》,《新学术之路》,975页。

41 李扬编著,《国立中央研究院史》,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1998年版。

董作宾携女友田野调查风波

1 在美国主要研究印第安人小语种,归国后主要研究藏缅语、马来语、倮倮语等民族语言。

2 所档:元234-9。

3 所档:Ⅲ:202。

4 所档:Ⅲ:205。

5 旧称彰德。

6 所档:元23-32。

7 指民国政府首都南京。

8 傅斯年致史语所电,欧阳哲生编,《傅斯年全集》卷7,145页。

9 参看本书《至刚至柔至情至性——傅斯年与家人》一文。

10 “如”字疑为“尚”字之误。

11 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黄山书社,1994年版,第23册,245—246页。

12 同上,244页。

13 1935年4月7日,《夏鼐日记》卷1,310页。

14 所档:元23-33。

15 所档:考4-6-11、12。

16 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23册,247—248页。

17 所档:考4-8-5。

18 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23册,249—252页。

19 同上,181—182页。

20 同上,253—259页。

21 所档:元23-35、36。

22 所档:元16-1。

23 董作宾,《关于丁文江先生的〈爨文丛刻〉》,《丁文江这个人》,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183页。

至刚至柔 至情至性

1 俞大綵,《弟弟:你去得太突然了》,《联合报》,1977年6月2日。另外,关于俞大綵的生年,多说1904年,据此文中述她比大纲长一岁,大纲生年为1908年,故俞大綵应为1907年生人。

2 俞大綵,《忆孟真》,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等合编,《傅斯年》,317页。

3 罗家伦,《元气淋漓的傅孟真》,台北《“中央”日报》,1950年12月31日。

4 朱仲辉,《怀念傅故校长孟真先生》,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等合编,《傅斯年》,42—44页。

5 所档:考12-8-16。

6 俞大綵,《忆孟真》,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等合编,《傅斯年》,318页。

7 转引自岳玉玺等,《傅斯年——一代大气磅礴的学人》,66页。

8 欧阳哲生编,《傅斯年全集》卷7,233页。

9 俞大綵《忆孟真》,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等合编,《傅斯年》,319页。

10 朱仲辉,《怀念傅故校长孟真先生》,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等合编,《傅斯年》,42—44页。

11 《董作宾先生全集》乙编,台北艺文印书馆,1977年版,1061—1066页。

12 李静,《才性超逸校雠大家——任继愈谈王叔岷》,《中华读书报》,2007年8月22日。

13 马学良,《走进历史的足音》,《新学术之路》,863页。

14 邓素华讲述,岱峻专访,2003年5月12日李庄桂花院。

15 罗筱蕖口述,岱峻专访,2004年6月25日宜宾上江北红丰路17号。

16 俞大綵,《忆孟真》,聊城师范学院历史系等合编,《傅斯年》,319页。

17 [美]费慰梅著,曲莹璞、关超等译,《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史的伴侣》,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年版,153页。

18、19 程沧波,《记傅孟真》,载台湾《新闻天地》第156期。

20 王汎森、杜正胜编,《傅斯年文物资料选辑》,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95年版,1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