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张横渠及二程

一 【张横渠】

与周邵同时而略后者,有张横渠及程明道程伊川兄弟。《宋史·道学传》曰: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载古学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为横渠先生。(《宋史》卷四百二十七,同文影殿刊本,页十四至十六)

吕大临所作行状谓横渠卒于宋神宗熙宁十年(西历一零七七年)。著有《正蒙》,《经学理窟》及《易说》;其中以《正蒙》为最重要。行状谓:“熙宁九年秋,先生感异梦,忽以书属门人,乃集所立言,谓之《正蒙》。出示门人曰:‘此书予历年致思之所得,其言殆与前圣合。’”(见《伊洛渊源录》卷六)《正蒙》即横渠一生思想之结晶也。

(一)气

横渠之学,亦系从《易》推衍而来。《系辞》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横渠亦曰:

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正蒙·太和篇》,《全集》卷二,《正谊堂全书》本,页九)

此“一”即太极。横渠云:

有两则有一,是太极也。……一物而两体,其太极之谓欤?(《易说》卷三,《通志堂经解》本,页十一)

此“一”横渠又谓之为“太和”。横渠云:

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不如野马絪缊,不足谓之太和。语道者知此谓之知道,学《易》者见此谓之见《易》。(《正蒙·太和篇》,《全集》卷二页二至三)

《庄子·逍遥游》云:“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司马云:“野马春日泽中游气也。”横渠所谓太和,盖指此等“气”之全体而言。在其散而未聚之状态中,此气即所谓太虚。故横渠谓:“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同上页三)又云:

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同上页六至七)

吾人所见空若无物之太虚,实非无物,不过气散而未聚耳,无所谓无也。故曰:“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气中所“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简言之,即阴阳二性也。一气之中,有此二性,故横渠云:

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故化。(《正蒙·参两篇》,《全集》卷二页十一)

一气之中,有阴阳二性,故为“一物两体”。当其为“一”之时,则“清通而不可象为神”。(《正蒙·太和篇》,《全集》卷二页二至三)所谓“一故神”也。因其中有阴阳二性,故“生絪缊相荡,胜负屈伸之始”。絪缊相荡,即二性之表现也。气有二性,故絪缊相荡,聚而为万物。所谓“两故化”也。横渠又云:

气坱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易》所谓絪缊,庄生所谓生物以息相吹野马者欤?此虚实动静之机,阴阳刚柔之始。浮而上者阳之清,降而下者阴之浊。其感遇聚散,为风雨,为雪霜。万品之流形,山川之融结,糟粕煨烬,无非教也。(同上,《全集》卷二页五)

气中有可相感之阴阳二性,故气即不能停于太虚之状态中,而“升降飞扬,未尝止息”。其涵有二性之气,“絪缊相荡”,或胜或负,或屈或伸。如其聚合,则即能为吾人所见而为物。气聚即物成,气散即物毁。横渠云:

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气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谓之客?方其散也,安得遽谓之无?故圣人仰观俯察,但云知幽明之故,不云知有无之故。(同上,《全集》卷二页六)

离为目,离明得施者,即吾人目之明所能见者。气聚则能为吾人所见而为有形;气散则不能为吾人所见而为无形。气聚为万物,万物乃气聚之现象。以气聚散不定,故谓之为“客形”。所谓“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同上,《全集》卷二页三)

(二)宇宙间事物所遵循之规律

气聚而生物;物之生系遵循一定的规律。横渠云:

生有先后,所以为天序。小大高下,相并而相形焉,是为天秩。天之生物也有序;物之既形也有秩。(《正蒙·动物篇》,《全集》卷三页二)

横渠又云:

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正蒙·太和篇》,《全集》卷二页三)

气之“聚散攻取”,虽百涂不同,然皆遵循一定的规律。故物之生有一定的次序;一物之成,有一定的结构组织。此所谓“天序”“天秩”也。此即所谓“理”。气之聚散攻取,皆顺是理而不妄。如此说法,则于气之外,尚须有理。以希腊哲学中之术语说之,则物为质(Matter)而理为式(Form)。质入于式,乃为一个具体的物。不过横渠于此点,仅略发其端,至于大成,则有待于后起之朱子。

(三)宇宙间之几种普遍的现象

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皆遵循一定的规律。故宇宙间有几种普遍的现象。横渠云:

气本之虚,则湛本无形。感而生,则聚而有象。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所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故爱恶之情,同出于太虚,而卒归于物欲。倏而生,忽而成,不容有毫发之间,其神矣夫!(《正蒙·太和篇》,《全集》卷二页十)

阴阳交感,则气升降飞扬,聚而有象而成为物。有一物必有与之相反者以对之。此与之相反者,与之立于仇敌之敌位。然相反之物,亦能相成;及气散则相反相仇之物,又复同归于太虚,此所谓“和而解”者也。物相反相仇,则有恶之情;相和相成,则有爱之情;此所谓“物欲”也。然此等物欲,亦同出于太虚,终亦复归于太虚。此为宇宙间之一种普遍的现象。

横渠又云:

物无孤立之理。非同异屈伸终始以发明之,则虽物非物也。得有始卒乃成,非同异有无相感,则不见其成。不见其成,则虽物非物,故曰:“屈伸相感而利生焉。”(《正蒙·动物篇》,《全集》卷三页二)

有一物必有与之相反者。若仅有一孤立的物,则此物即不成其为物。盖一物之所以为一物,一部分即其对于宇宙间他事物之关系也。此诸关系即构成此物之一部分,使之成为此物,所谓“以发明之”也。物无孤立者;此又为宇宙间之一种普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