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与核威胁(第2/4页)

读者如询及印度友人彼等多谓种姓制度业已废除,五人委员会亦不存在。此种说法只有片面之真实性。种姓制度为印度自古以来村庄内之基本组织,不能以一纸文书罢革。只有在组织军队、开设学校、兴建工厂、增进交通的声势下逐渐侵蚀其旧组织。而今日新型经济不能整个收拾旧社会。(要是能时整个印度必已改观,而且影响全世界。)所以不仅查支曼尼体系不能尽除,五人委员会仍具力量。距今只十年《纽约时报周刊》即载一近事,有高级种姓女子与贱民男子私奔,被擒获由五人委员会判死刑。又印度法律禁止童婚而实际孩童十岁或不及十岁联姻仍常有。印度友人亦非有意欺骗。大概他们也像我们自己半个世纪以前一样,只醉心于外间世界,对本土内部反不闻问。

况且坚实不移的印度教徒尚视种姓制度为理想安排。神有等级,为不同之人模仿的标本。人也有高低,因之各人进德修业为来生转世进步升迁之准备。种姓即为此而设,正如学校之有班级。骤视为不平等,倘使人人经此生死轮回,则为合理也算平等。

历史上反对种姓的力量出自两方面:佛教可算印度教内提出改革的一种运动。但是在印度长期缺乏统一的过程中,种姓赋予基层的社会以凝聚力。佛教徒反对,却提不出代替之方案。所以以后佛教盛行于东亚各国,反不能于本土立足,另一种外在的力量反对种姓即为伊斯兰教。当12世纪伊斯兰教徒侵入印度时,伊斯兰信徒已具有坚强的政治军事传统与不可妥协的一神论。印度教不能使之同化,相反的伊斯兰教吸引不少印度教徒,尤以低级种姓易被感化。

英国在17世纪侵入印度后,印人谓其“分割而后征服”(divide and conquer)以宰制印度。事实上英人确曾与不同王子交往,征伐彼方,与此方结盟。但最先纯依东印度公司商业利益,无全盘计划。18世纪则与法国争雄于天下,开始席卷次大陆。但即夺有全印度,仍只有中央地区据为英国领土。其他区域与各王子订有长期条约,英人监视其军备,代之抽税理财。1947年英国退出印度时先将英属印度之中区保留为印度,东西两侧伊斯兰教徒较多地区划分为东部及西部巴基斯坦,各王子听其所属。事实上各人甚少选择,也只能以就近所属及以其人民信仰为依归,纵如此两方仍留下不少对方之教徒。至今印度之九亿人口中,至少仍有一亿半为伊斯兰教徒。巴基斯坦境内亦有以千万计之印度教徒。自1971年印度与巴基斯坦之战争后,东部巴基斯坦已独立而为孟加拉国(Bengladesh)。迄今印巴两方已有停战协定,尚未解决之边境冲突则在北端之喀什米尔(Kashmir)。此域之争执,亦牵涉上中国。至今人民解放军所占领之一部,不少印人仍坚持为印度领土。

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之冲突,早有历史沿革。自10世纪伊斯兰教徒每年在边境掠夺,至16世纪突厥系伊斯兰教徒树立蒙兀儿帝国(Mogul Empire)于德里,所有军事行动,均以伊斯兰之“圣战”方式执行。(只有阿克巴[Akbar]为帝一段时间可算例外。但是他的妥协方案即为下属强硬之伊斯兰教徒反对。)自各地方志亦可看出:每一地区换手,战胜者即将该地教堂改作本方教堂。

伊斯兰教教堂之为“清真寺”本为至洁至正。信民齐声祷告,集体膜拜,印度教徒以神龛装置各色神灵,可能三头六臂,也可能锣鼓喧天。印度教徒崇拜神牛,痛恨伊斯兰教徒宰牛。两方相遇,经常口舌相讥,以致投石块,动拳手,彼此都以为自己在护卫神明,亦无法妥协,以致非死伤狼藉不休。1947年划国界时双方难民越界投奔迁移,在不少村落中车站前引起大小规模冲突,死者总数据估计在五十万至百万之间。

印度教之神学哲学思想深具一种精神胜于物质之观念,而印入亦以此自豪,甘地之消极抵抗终使英国退出印度。以后尼赫鲁又发扬而为“不结盟方略”(non-alignment),不结盟与“中立”、(neutral)不同,后者站在争执者两端之间,好歹不闻不问。不结盟虽不袒让一方,对好歹偏要闻问,不过以一时一事为依归,不完全依附一方之逻辑。当日东西冷战之间,两方都在争取第三世界,而一时印度之外交家品评人物议论是非,自信独具精神上之优越态势,各方对之亦无可如何。而印度亦仍同时接受美苏外援。

印度与中国交恶,亦离不开双方自大立场。蒋介石时代中国国民党即以扶助弱小民族自居,第二次大战期间蒋介石访问印度会见甘地及尼赫鲁,此行引起丘吉尔不满,而蒋箴告印人,谓英国已允许战后给予印度自治领地位,应即接受与之合作,亦使尼赫鲁等反感。彼等以蒋抱优越感,自以为授惠于人,实际则空口瞎吹。此种反应见于日后中国内战期间印度予蒋及国民政府之尖刻批评。

背景上自19世纪以来西方作家即经常以中国与印度并列。两者均为文明古国,两者均人口众多,在近世纪不仅落后而且彼此沦为西方之殖民地。但中国人自问未曾亡国,只以印度朝鲜为戒,不屑与印度朝鲜为伍。人种上之偏见亦以印度人皮肤黧黑,能力智慧必为低下。不知大部印人属雅利安语系,面目轮廓与欧人同,亦睥睨中国人。又两方均以生活最低现象概括对方,实际印度之高层社会语言态度举止全部效法西方,尚为中国所无。

我曾遇一同事云:“历史上印度授予中国者甚多,得自中国者绝无仅有。”我不能谓之颠倒史实。佛教之传入亦影响中国美术建筑及哲学思想等,无可置辩。但彼未提及的乃是文化输入由于中国僧人往印取经,而甚少得力于印度高僧来华传教。而此同事对郑和航行时孟加拉迭向明廷朝贡一事则不愿提及。此等情节迄今尚少记载,只有长期往来两者之间方可道及。只见得彼此之间国民心理甚可能左右外交关系。尼赫鲁闻及中共已自青海及新疆修筑公路至西藏,曾说:“以我们落后的邻邦能有如是成就,也是好事!”其言辞指向偏在印度强于中国。(不过我于五十余年前旅行于印度,眼见彼邦交通通信实优于中国。)

1949年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印度紧随英国,即于翌日承认。以后又陆续为中共捧场,希望其在联合国取得台湾政府所占席位。1953年尼赫鲁至北京传达艾森豪威尔旨意,如中共继续拒绝在韩国停战,美军将使用核武器。以尼赫鲁外面示好内心蔑视中国之态度,中共对其善意之反应,亦可能如印度在1942年对蒋介石善意之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