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以国家之名(第2/6页)

以孙元良的第八十八师为例,师以下辖两个旅,旅下辖两个团,团以下的营、连、排、班均为三建制。团一级有自己的一个迫击炮连,一个通信连,一个特务连,一个机炮连(6挺重机枪和两门迫击炮),而师一级更是拥有炮兵营、工兵营、通信营、辎重营、特务营、卫生队。全师配德式钢盔,绝大多数配纯德式毛瑟步枪,轻机枪用的是捷克造,重机枪是二四式仿马克沁水冷机枪。这些配置和装备,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已是顶配。

中央军的德械师

如今,为了在上海大干一场,蒋介石上手就甩出了自己手中的王牌——一方面是体现对这场战争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向全国的各路军阀显示了自己的诚意:你们看,我把自己的家底都拿出来了,诸君看着办。

就这样,在8月12日前后,从苏州、无锡到上海的公路上,全都是载满士兵的卡车,所有通往上海的火车也停止了客运,被辟为运兵的专列。

8月12日那天的清晨,上海市民从睡梦中醒来,忽然发现窗外的马路上,全都是全副武装的中国士兵——从1932年之后,上海市民就再也没有在自己的城市看到过自己的正规军了。

一时之间,街头巷尾的老百姓都怀着兴奋的心情在传播这样一条信息:终于要打小鬼子了!

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人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而等待变成现实的那一根导火索,在1937年8月13日下午3点终于被点燃。

孙元良在8月13日得到的汇报是:五二三团一营营长易瑾,率全营进驻了1932年《淞沪停战协定》规定的中日停火线:八字桥。

随后,易瑾就发现了迎面扑来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第三大队。

双方军队迎面撞了个正着,几乎都没有犹豫,同时开火。

按照张治中原定的计划,全面总攻其实应该是在8月14日,但因为这次遭遇战,历史就被定格在了1937年8月13日。

张治中在这一天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此日吾民族已临最后关头,此日吾人亦陷于生死线上。”

4

1937年8月14日下午,高志航听到笕桥机场拉响了防空警报。

高志航,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防空警报拉响的时候,第四大队第二十一中队的9架飞机刚刚降落,而第二十二中队和第二十三中队正准备降落(关于中国抗战期间空军的故事,参看《历史的温度1》中收录的《抗战期间的中国空中经营》)。

防空警报拉响的原因,是笕桥机场上空出现了9架日本“九六式轰炸机”——它们是来报复的。

8月13日,国民党军八十八师五二三团一营在八字桥的遭遇战中与日军交上了火,但陆上战斗还没全面打响。

所以,淞沪会战先正式开打的,其实是中日两国的空军。

8月14日凌晨到上午,中国空军出动飞机76架次,轰炸了日军在上海的司令部、码头、仓库和舰船。这都是完全按照张治中的部署来的。因为在蒋介石问他上海攻略时,他的回答就是:首先出动空军,拔掉对方的重要据点。

尽管日军对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对于首先进攻的是中国空军,他们却很意外——在他们眼里,孱弱的中国空军,居然敢主动向大日本帝国的空军挑战?

在1937年,中日两国的空军实力对比是这样的:日本拥有91个飞行中队,各类作战飞机2100架左右,而中国一共只有300架左右的作战飞机,相差7倍。

所以,日本对于中国敢先出动空军感到恼羞成怒。在8月14日下午,日军先后出动两批轰炸机,准备炸平笕桥机场,将中国空军的有生力量摧毁。

在防空警报中,高志航命令第二十一中队重新起飞,正准备降落的第二十二中队和第二十三中队也放弃降落,进入战斗队形。

随后,他跳上了自己的“霍克–3”攻击机,带着两架僚机升空,直扑日机编队。

嚣张的日本攻击编队连战斗机护航也没有配备,顿时陷入中国战斗机的围剿之中。高志航作为大队长,率先击落日方一架敌机,成为中日全面抗战爆发后第一个击落日军飞机的中国飞行员。

8月15日,不甘心失败的日军从马鞍群岛附近的“加贺”号航母上起飞了16架轰炸机和29架战斗机,再次奔袭杭州。高志航率第四大队起飞迎敌,又打下日机3架(高志航本人击落两架)。那一天,中国空军第四、第五大队一共打下17架日本飞机。8月16日,又击落日机8架。

淞沪战役开战才几天,日本人引以为豪的木更津和鹿屋两个航空队,竟然在他们本以为“不存在”的中国空军面前,损失了一半最新式的“九六式”轰炸机,且对战略目标的打击根本不能完成。

在“巨大的耻辱”面前,木更津航空队联队长石井义大佐剖腹自杀。

但是,淞沪会战记录的也是中国空军短暂的辉煌。

除了在飞机数量上存在劣势,中国最吃亏的还是工业制造能力——我们根本造不出飞机。在日本不断研发和制造更新式的飞机背景下,中国所有的飞机包括零件都来自国外采购,自身没有任何制造能力。换句话说,打一架就少一架。在最初的交手之后,中国空军飞行员每一次驾机升空,往往要单挑对方10架甚至20架飞机。

由日本三菱重工自主研发,1940年开始服役的“零”式飞机是“二战”中日本著名的战斗机,曾以优越的性能成为中国空军心中的阴影,也给美国空军制造了很多麻烦

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名中国飞行员可能都知道自己的必然结局——殉国。

1937年11月28日,日军空袭河南周口机场,高志航冒着轰炸奔向自己的座机想升空迎敌,最终被炸死在机舱内。

不仅仅是高志航。以他为代表的中国空军“四大天王”,在开战一年内,全部殉国。而中国空军第一批精英,几乎没有一个人活过1938年。

而在淞沪会战中,至少还有一名中国飞行员的名字值得铭记。

他的名字,叫阎海文。

1937年8月16日,淞沪会战开战的第四天,隶属中国空军第五飞行大队的阎海文奉命轰炸日军驻上海司令部。在完成轰炸任务后返航过程中,阎海文的5210号座机被日军地面高炮击中,他被迫跳伞,却因为风向变化,落入了日军阵地。

大批的日军围了上来,他们希望能活捉一名“支那飞行士”,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能耐,居然能击落大日本帝国的飞机。

阎海文身边只有一把手枪,他在日本士兵的“投降”喊话中,举枪击毙了5名日本士兵,然后给自己留下了最后一颗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