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3/8页)

“说来听听。”黄一平来了兴趣。

“你想啊,如果现在康局长家里同意把职务让出,于我们这边,可以仿照海北副书记的选拔,如法炮制趁机解决掉胡春来。于康局长那边,可以借机提出儿子调动与女儿的编制问题,即使你我不好直接操作,也能同未来的新局长做个交易嘛。同时,康局长既然禅让其位,那么,后来的继任者必然投桃报李,在其治疗、护理、福利等方面给予特别关照。毕竟后来者不是那个胡春来呀。”赵瑞星显然早就深思熟虑。

黄一平听了,思考了好久,叹息道:“唉!你说得不错,也只能这么办了。另外,我还有个考虑,不如干脆将康局长的关系转出来,在市委这边安排个闲职,算是对他和家属有个安慰,同时又解决了子女的实际问题。如此,康局长那里我去做工作。”

这天晚上,黄一平独自拎一只花篮,来到第一人民医院探望康局长。因为是局长,又是因公受伤,加上黄一平特别拜托了仲院长,医院算是给予了特殊关照,住的是专供市领导和离休干部使用的套间。黄一平进去时,康局长夫人、女儿正在给他擦洗身子。看到当年高大健壮的康局长,如今已然骨瘦如柴、毫无知觉,黄一平不禁伤心落泪。

问了些近期治疗、护理情况,看到床头柜上有一叠文件,几乎全是教育局文头,黄一平问:“局里还有文件送到这里?”

“哪里啊,都是些过去的老文件。局里除了往医院打钱,别的基本都不管了。”康局长夫人苦笑道。

黄一平拿起文件一看,果然是前几年的日期,全部是康局长的会议讲话。

看到黄一平纳闷,康局长女儿解释道:“我妈不知从哪儿听来的办法,说是只要给爸爸念他过去的讲话,或者放讲话录音,就能唤醒病人的记忆。”

黄一平一听,明白了几分。

康局长夫人听来的办法,确有其事。早些年,市里一位政协副主席患脑溢血深度中风,起初口不能言、巨不能视,全身插满各种管子,几乎完全丧失了知觉,唯有手指稍有感应。住院后,医生、家属用尽良药、想尽办法皆无效果。一个偶然机会,其亲属发觉,只要病房外边的广播开始放送新闻联播,病人手指都会有轻微动静。自此发现之后,家属干脆在病人床边放了专门的录音机,将该副主席从前的那些讲话录音悉数反复重放,奇迹果然出现——病人手指由微弱动弹渐至强烈,而且其频率随录音机中的声调起伏,尤其每到掌声热烈处竟能半握成拳。依照此法,加上药物治疗,两年不到,副主席竟苏醒且慢慢康复了。

可是,眼前的康局长毕竟不是中风,又早已被医生宣布脑死亡,录音之类恐怕难以召回其沉睡的生命了。

黄一平看了那些文件,心底不由得一阵悲凉,暗自感叹生命之无常,也因此对病人产生了更大的同情。

“我今天来哩,一是探望康局长,二是看看阿姨你们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来帮忙。”黄一平说。

康局长夫人自是一阵哭泣,说:“谢谢你了小黄,还是你最关心我们家老康,不像局里那个没良心的胡春来。眼下的困难哩,其他倒也没有,还是儿子和女儿的事情让我犯愁。”

黄一平听了哭诉,思索了好一会儿,似乎突然想到一个良策,提议道:“阿姨啊,要不这样你看行不行?康局长眼下还在教育局长位置上,恐怕弟弟妹妹们的事情不太好解决,因为这里面有个近亲属回避的问题。不如我来帮你们同廖书记求求情,干脆将康局长的关系放到市委来,这样一来,医疗、护理方面更加方便一些,弟弟和妹妹的事情也能全部解决。”

“有这样的好事?”康局长夫人问。

“应该问题不大吧。”黄一平答。

“那就太好了。你黄秘书长也不是外人,我就和你说实话吧。其实,我们家老康这种状况,也是挨一天算一天,康复上班估计希望不大了。那个局长位置,也不是硬赖着不让,只要把儿子、女儿的大事办了,还要那个空头局长做什么呀。这件事,就全拜托你了。果然如你所说的办成了,我们全家不忘你的大恩大德!”

黄一平当场点头答应:“没问题,我一定设法办到。要说大恩大德,当年康局长同样有恩于我哩。阿姨你放心,今后要是有什么事情,你们直接找我。”

这一番对话,不知躺在病床上的康局长是否能听到,或者听到之后会作何感想。

31

康局长家属同意免职的消息,很快传遍阳城机关。

上边说到,廖志国早已将胡春来视作眼中钉,千方百计要拿掉他。而以苗长林为首的“三剑客”这边,却力保其顺利接替局长、党组书记,名正言顺主掌教育局,以便这个规模与权力最大的部门牢牢控制在己方手里。

平心而论,以苗长林为首的“三剑客”,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权力争斗中,倒也与廖志国不相上下,很难说有真正意义上的胜负。大半年前,洪大光离任之后的那次书记之争,虽然最终廖志国得以接任,可整个过程并不顺利。作为阳城二号人物、政府市长的廖志国,遭遇到那么猛烈的匿名举报,民主推荐、测评得票与得分很低,社会舆论评价的不佳,令其个人形象跌到最低谷,若非省委梁副书记力挺,恐怕结局会相当糟糕。经此波折,廖志国不仅留给普通民众不良印象,就是在省、市机关及领导那儿,形象分也是大打折扣。这样一来,一年后将要进行的市党代会上,书记一职仍然充满了悬念,廖志国是否能够顺利继任就还是一个变数。由是,综合考量此一战役之胜负,廖、苗两大阵营基本算是打了个平手。

现在,廖志国在市委书记任上坐了大半年,放眼当前局势,则又有不同。眼看距离党代会召开时间越来越近,形势于廖志国那边倒是日益有利,“三剑客”这头则明显处于下风位置。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官场角力就像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最后决定胜负成败主要还是凭借实力。说白了,谁手中拥有的资源雄厚,谁就打得起消耗战、持久战,也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廖志国已然身居市委书记的位置,手中握有绝对优势的权力资源,相比较而言便处于制高点,而“三剑客”则处于下坡。这种落差,一旦交起手来,就很容易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二,双方在省里的后台、背景还是有些不同。廖志国那头,依靠的是省委梁副书记,双方关系上下传承了两代人,交情非常深厚,而且后者又深得龚书记的信任。而苗长林他们这边,后台是常务副省长卜国杰,位置自然不如副书记显要。何况,相互关系也不像廖志国与梁副书记那样密切。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廖志国手下有黄一平这样的得力干将,不但赤胆忠诚、铁心追随,而且还善于谋划、长于运筹。别的不谈,单说前些时,先是运用智慧巧妙将赵瑞星收归麾下,后又合谋把个海北县委班子搅和得稀里哗啦。正是有了这样的智囊、高参,才使廖志国的几次出手皆以精彩取胜收局,令“三剑客”始料未及之际士气大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