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4/8页)

如此局面,足令“三剑客”十分沮丧,也十分焦急。倘若任其发展,苗长林距离梦想中的市委书记位置,则会越来越远。

回望己方阵营中,虽然也有于树奎这样的猛将,可还是缺少更多忠心耿耿、肯于和敢于卖命的角色。胡春来虽然有些傲气,猛有余而智不足,似乎也还没有达到忠心耿耿、俯首帖耳的程度,但毕竟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战将。在“三剑客”方面看来,这次一定要倾全力确保胡春来这个局长位置不失。如此,一来可以稳住胡春来这个“革命军中马前卒”,将其牢牢拴在己方战车上,说不定“三剑客”就能成为“四剑客”。二来,能够起到稳定人心、巩固阵地的作用,让追随自己的亲信看到希望,尝到甜头,愿意紧跟与卖命。尤其对本方阵营中那些持观望态度的“骑派”、“风派”人物,可以产生良好的感召、暗示效应。三来,教育局是市级机关中的大局,直接或受托管辖着那么多的学校院所,又大都是处级乃至副厅级别,是每次参与民主推荐、测评之类活动人数最多的部门。而且,教育系统与政界本就联系广泛,通过师生、校友等关系的衍生,辐射力极强。何况,那些生性耿介的老师、学者,又都是些敢说话、要说话、善说话的人,其影响力非常人堪比。四来,也让反对派阵营中人看看,虽然那边主帅是市委书记廖志国,可他同样不可能一手魅天、为所欲为,咱“三剑客”也不是吃干饭的角色,说不定还能拉来一两个变节者。

康局长家属同意让出职务的消息,是以黄一平、赵瑞星为主策划的,也是由他们出面散发的,“三剑客”自然不知是计。

据说,“三剑客”得到消息后,额手称庆之余,还专门进行了内部分工:贾大雄盯住组织部这块,坚决不让赵瑞星再钻了空子;苗长林主要负责面上的协调,积极制造有利于胡春来接班的舆论;于树奎则负责出面联络拉票,做些牵线搭桥的工作。由此,足见他们对胡春来这个局长位置的重视程度。

“老赵啊,既然教育局局长位置空出来了,那就马上向廖书记请示一下,抓紧组织对教育局班子和胡春来考察,尽快把该走的程序走了。”组织部长贾大雄连连提醒、催促赵瑞星。

过去洪大光主政时期,这类事情一般都由贾大雄直接汇报。可是,自从赵瑞星担任了常务副部长,总是越过他这个常委、部长,与廖志国进行单线联络。渐渐地,也就养成习惯,他这个部长便被架空了。这次为了胡春来,他只好反过来求赵瑞星。

“好的,我一定将贾部长的意思尽快报告给廖书记。据我估计,这件事操作起来应该非常简单。毕竟胡局长正处多年了,这次由副到正实际上也不是什么提拔,何况他在局里也主持工作好几年了。这个情况,相信廖书记也不会有什么不同意见。”赵瑞星答应得很爽快,而且一反常态多说了几句。

果然,赵瑞星当天下午就指令党政干部处,赶紧调出康局长与胡春来的个人档案,着手准备相关资料,并草拟好二人的免职与任职报告,以便向廖书记汇报时用。

赵瑞星异乎寻常的快速反应,让贾大雄非常满意。以前,贾大雄几乎从来不进对方办公室,这天却破例踱到赵瑞星办公桌前,拔了小熊猫超长过滤嘴香烟,还聊了些家长里短的闲话。

贾大雄盯紧了组织部,苗长林积极在教育系统制造舆论。

苗长林作为唯一的专职副书记,名义上协助市委书记廖志国的工作,似乎什么皆可过问,也什么皆能管,实际上却没有明确具体的分管部门,更多时候也只是会议主席台上的摆设,或者接待宴席上的陪衬。当然,苗长林不是那种谦虚的角色,凭借官场资历以及在阳城的根基,尤其是垂涎中的市委书记的宝座,驱使他必须主动出击,积极争抢地盘、笼络人心、扩大影响。平时,除了廖志国直接掌控的组织部、军分区不怎么好插手外,其他几个常委负责的条块,他都尽可能见缝插针去过问。

教育这一块,除了市政府那边有专门副市长分管外,按照归口管理的范围,市委这边应该划到宣传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艳丽是主管领导。所幸,马艳丽年纪轻、资历浅,任职时间不长,对阳城政界的权力斗争还未介入,因此对待苗长林比较尊重,很多事情常请示、汇报、讨教,系统内的大小会议也喜欢请苗副书记参加,而且张口闭口苗书记指示如何重要。而苗长林哩,经前后左右一番比较,也给自己找准了定位:政府那边,市长秦众深沉内敛,颇具个人野心,表面和气内心孤傲,不太喜欢别人干预其领地;政法委一块,下边都是执法、司法机关,相对独立,业务性强,随意插手只会引起无端猜疑与非议,容易给自己带来麻烦;纪检一头,也是敏感区域,许多事情同省里直线联系,书记何长来又是廖氏亲信,当然不必过于记挂;也只有马艳丽的这个宣传口,管理的多是清水衙门,权力不大但社会影响并不小,单位小、结构散却便于插手,故而可以放心涉足过问。其实哩,所谓过问也不过就是平时多跑跑,主席台多坐坐,有些话多讲讲,上边来了人多陪陪。有介于此,苗长林平时与教育界联系就相当频繁。加之,又有胡春来在那里主政,教育系统就更成了苗长林的一块自留地了。

眼下,正值胡春来接任教育局长的关键时期,苗长林频繁联络教育界,并不令人感觉突兀。

苗长林视察教育系统,自然不能抛开宣传部长马艳丽。连续数日,他们在教育局常务副局长胡春来陪同下,相继视察了教育局机关及其下属的十几个校、院、所。每到一地,苗副书记都要召集单位领导开会,名为听取工作汇报,实乃发表重要讲话,而所有讲话又只有一个主题——希望教育系统的同志们,一如既往团结在以胡春来同志为核心的局党组周围,巩固并发展好当前团结、稳定、和谐的大好局面,同心同德,不负使命,使阳城市的教育事业百尺竿头再上新台阶。

苗长林、马艳丽两位常委同行视察,平常并不多见,其极端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视察之前,苗长林对马艳丽提出:“教育是我市的一大品牌,事关阳城的未来,更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应当利用这个机会,集中精力大力宣传一下。”

马艳丽得令,马上通知宣传部主管的报纸、电视、电台、网站,派出最强的记者阵容,随行报道。部长令下,各新闻媒体闻风而动,录音机、录像机、照相机之类的长枪短炮悉数登场,很快把个清冷多时的教育系统炒得滚烫。视察途中,苗长林不时指示各新闻单位:“不要老把镜头、话筒对准我们这些领导。你们要充分利用重要版面、时段、位置,多宣传教育系统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宣传像胡春来同志这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优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