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诗赏析十二首(第2/5页)

第一首

这是整个组诗的一首序曲,以伤感的、回忆的调子开始:

我想起,当年,希腊的诗人曾经歌咏……

女诗人生长在英国中上层社会,她的天地本来就是狭小的,后来终年卧病,和现实生活隔离的情况就更加严重了。这种令人痛苦的局限性,在这首序诗里显示了出来。

人生的幸福究竟在哪里?她这样问自己的时候,不是抬眼望向未来,而是低头吟思,留恋往昔,在古希腊诗篇里遥寄着她的一片憧憬。

也许真象传说中所说的那样,人类曾经有黄金时代吧——那时候,人们已拥有了劳动生产的工具:弓和箭、斧子和绳索,却还没有作为战争武器的弓箭,斧子和绳索也绝不是杀人、绑人的刑具;人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生产经验,可以在秋熟季节、在狩猎季节,用载歌载舞、芬芳的醇酒来庆祝自己的收获了;而在史前的氏族社会的大家庭里,人和人之间还不存在压迫与剥削,壁垒森严的阶级分化的过程还没开始……总之,对于失没在遐思中的女诗人,人类在他的透露曙光的幼年时期、是最值得羡慕的黄金时代了。当她吟读着古希腊诗人的诗篇时,在她模糊的泪眼前,展现出一幅类似我国《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太平、欢乐的景象;那时候的人,就是无限自由、无限希望的象征。慷慨的时间女神,年年都为老老少少的人们带来了一份厚礼,带来了新的祝福……

再回顾自己在病床上年年月月挨过来的那一长串没有欢乐的日子,却象是接踵而来的黑影,重重叠叠地投掷在她的心灵上……她正在顾影自怜,却忽然惊觉到她的身后晃动着一个庞大的、神秘的黑影,它一把揪住了她的头发往后拉,逼着她抬起头来,无从躲避,正眼看向她不敢正视的未来。

于是在这生命的危机里,出现了全诗的两个主题:期待中的“死亡”和向她突然袭击、跟“死亡”一样威猛的“爱情”。

第二首

在万分惊惶中,她抬起头,睁眼看见了“爱”的周影,她的耳边,又响彻了一阵银铃似的震荡。这声音充实、明朗,不容她再有怀疑了。可是就象瞎眼的人,一旦重见天日,受不住万道光芒的刺痛;她,一个如同残废的人,忽然发现自己正对着“爱情”的不可逼视的光彩,她那颗眩晕的心,

立即往下沉,

就象堕落是它的本性……

--第25首诗

这闪电般的一瞥光明,带来的反应是那么强烈:她眼前立即扑过来一片天昏地暗的黑影。命运岂不是太残酷了,拿无比美妙的幻象来嘲弄一个对人生已经放弃希望的人!她能够拿她的哀怨去跟爱情交换?还是能够伸出手来,象接受布施似的接受人家的爱情——她,一个颠扑在生死边缘的女人?

唉,并不是她不懂得珍惜那人间最可贵的爱情,实在是她太寒伧了;要不然,哪怕隔离在她和她情人中间的是高山,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可畏的世俗毁谤,她还是要坚强地站起来,冲破重重阻碍,跟她所爱的人手儿相携,向天上的星辰宣誓:“人间没有什么障碍可以阻隔我们!”

可是如今把她的情人从她眼前挡住,不让她致以崇拜的眼光的,是威严的死神所投下的一片庞大的黑影!

那银铃似的一声“爱”才响彻在她痛苦的心里,她耳边就同时轰响着闪电之后的雷鸣,上帝的一声诅咒:“不行!”

第三首

在虔诚的教徒的心目中,上帝不是虚构的幻象,上帝的诅咒可怕极了,比现实生活中的重重阻力更可怕,更显得命运的不可抗拒,更叫人死心塌地的认了命。

出身于庸俗的资产阶级家庭里的女诗人,她一向耳闻目见的所谓“爱情”,无非是那个阶级用来掩饰买卖婚姻所奉行的门当户对的交换条件而已。女诗人向来反对把婚姻建筑在金钱和社会地位上(读她的诗可以知道),可是,有意思的是,在诗集的开头几首情诗中,为了向情人表示她怎么也不配接受他那么高贵的爱情,她一再借用贫贱富贵之间不可超越的鸿沟来形象性地强调他们两个原不是一对称配的情侣:

你是宫廷里后紀的嘉宾……

千百双明眸都集中在你一身,那你为什么还要从灯火辉映的窗子里望向我:——

我,一个凄凉、流浪的歌手,疲乏地靠着柏树,哀吟在茫茫的黑暗里。

从世俗的眼光看,那两个身分悬殊的人无论怎样也拉不到一块儿。褴褛怎么能和华贵匹配?她的凄凉的归宿又怎么能向他的锦绣前程看齐?这是绝望的爱情啊,唤起的只是痛苦,叫她更强烈地意识到了死,因为——

只有死,才能把这样的一对扯个平。

第四首

在结识白朗宁之前,女诗人曾经写过一个歌颂爱情的叙事诗《杰拉婷郡主的求爱》,这篇长诗值得我们注意。讲到《十四行诗集》的由来,追本溯源还得归功于它促成了两位诗人的一段姻缘;爱情在这篇长诗里同样蒙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那种情调和《十四行诗集》是多么地近似。

出现在叙事诗里的一对主要人物是美丽高贵的杰拉婷郡主,和富于天才、但是清贫的诗人。他有幸拜识郡主,有机会在她济济一堂的贵宾中间奉陪末座。诗人在内心里把他们俩的社会地位对比一下:郡主是养尊处优,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

她的脚下铺展着殷红的地毯,

她呼吸着的空气都薰过了香料。

多少王孙公子拜倒在她的裙下;而他呢,——

只是一个微贱的诗人,只配

象一头画眉,象一只小雀子,

在她的窗前卖弄歌声,

那会儿,她只顾想她自己的心事。

然而他偏不由自主地爱上了郡主。这分明是一段绝望的、只能埋藏在心坎、给他带来痛苦的爱情罢了。

现在再看《十四行诗集》,在上一首诗里同样出现了这么一对贵贱悬殊的人物形象(只是彼此的性别颠倒过来了),这首诗里又把“宫廷诗人”和“流浪歌手”作了进一步的对比:

你曾经受到遨请,进入了宫廷,

英俊的歌手!你唱着崇高的诗篇;

贵客们停下舞步,为了好瞻仰你,

期待那丰满的朱唇再吐出清音。

另外一个呢,——她正躲在墙坍壁倒、夜禽出没的破屋里独自哀泣着。这样一对情人,居然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彼此擦肩而过,所谓萍水相逢,这已经够叫人瞠目吃惊了,难道还能存着把彼此命运结合在一起、终生厮守的痴念吗?

《杰拉婷郡主的求爱》在结尾一转,成为一个象春梦般美丽的喜剧。美丽的郡主鄙弃了金钱和门第,看重的是才华和深深地感动了她的真挚的爱情。她把自己的芳心交托给了一怒之下,正要和她告别的平民诗人。女诗人在构思这一部富于浪漫气息的叙事诗时,她绝对想象不到,几年后她还得再写一部同样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歌颂爱情的诗篇——只是她写的不再是虚构的人物的虚构的爱情,不再是出现在梦境中的爱情了;现在她是在写她亲身经历的爱情,她不敢相信、不敢接受的爱情。使人惊奇的是,这现实生活中的爱情,甚至比她曾经用彩笔描绘的虚构的爱情更美妙,更富于理想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