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这是写武王战胜殷商,建立丰功卫业的赞歌,大约作于周初。是成王时的《大武》乐中的一章。武王克商后作《武》。《毛诗序》说:“《酌》,告成《大武》也。言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也。”《郑笺》:“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归政成王,乃后祭于庙而奏之。其始成,告之而已。”朱熹对此诗有不同理解,在其《诗集传》中说:“此亦颂武王之诗,言其初有於铄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皆晦,既纯光矣,然后一戎衣而天下大定。后人于是宠而受此蹻蹻然王者之功,其所以嗣之者,亦维武王之事是师尔。”其于《大武》乐中的位置,有认为是第一章,也有以为是第二章或第三章的。

於铄王师[1], 遵养时晦[2]。 时纯熙矣[3], 是用大介[4]。 我龙受之[5]。 蹻蹻王之造[6]。 载用有嗣[7], 实维尔公允师[8],

【译文】

啊,英勇威武的王师, 挥兵东征灭殷商。 周道光明形势好, 故有死士助周王。 有幸承受天之宠。 勇武之士投武王。 武王用他去伐商, 为国立功美名扬。

【注释】

[1]於(wū):叹词。此表赞美。铄(shùo):通“烁”,光明辉煌。

[2]遵:率。养:攻取。《毛传》:“养,取。”时:是。晦:昧。指昏君殷纣。

[3]纯:大。熙:兴,明。《孔疏》:“由既诛纣,故于是令周道大明盛矣。”

[4]是用:是以,因此。介:助。《郑笺》:“是周道大兴,而天下归往矣,故有致死之士助之。”

[5]龙:宠。《郑笺》:“龙,宠也。来助我者,我宠而受用之。”

[6]蹻蹻(jiǎo):勇武。造:诣。《郑笺》:“蹻蹻之士皆争来造王,王则用之。”

[7]载用:始用。有嗣:《郑笺》:“传相致。”《孔疏》:“蹻蹻之士皆争来造王,而王又用之,则其余嗣续而至。”“言从周之士有先后而至也”。

[8]尔:指武王。公:通“功”,事业。允:信。师:武王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