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意场上一向是钱的事情最简单,人情才是最难还的(第4/11页)

这一说,人人喜动颜色,都觉得这位素未谋面的东家出手实在大方,跟着古家做事确实有滋味。

“接下来我要说的事儿,恐怕就有些不中听了。”古平原顿了顿,接着说,“方才管事的对我说,这码头两边的货栈生意被我们古家挤压得不行,眼看着咱们就要做上第一把交椅,可以呼风唤雨来做霸盘生意了。杭州是金码头,能在这儿掌控水陆车船,那可真是日进斗金,发财是指日可待。”

伙计们听他这么说,脸上都露出兴奋之色,谁知接下来古平原却道:“可是不行,这霸盘生意绝不能做。”他看着管事的与伙计们愕然的表情,知道他们心中不解,放缓了语气道,“你们仔细想想。如果是你们自家的生意,本来父传子、子传孙,祖祖辈辈做着,指望着这处生意养家糊口过日子,可是忽然之间来了个外地人,仗着人多势众路子广,抢走了所有主顾,逼得你要关门歇业,衣食无着,这个时候你会作何想。”

古平原将手指向河边的那几处货栈:“看见了吗?这就是他们如今的处境。方才管事的说得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我这边心头却是一阵阵发寒。谁要是让我落到这般田地,那我一定恨透了他。你不让人家活,人家能让你好?咱们做货栈生意,讲究的是路路通,可要是码头上下都嫉恨你,今天使绊子,明天伸黑脚,你光防着人家都来不及,哪还有心思做生意?”下面的伙计窃窃私语,显然以前并没想过这些道理。

“再者一说,古家货栈能短短时日就成就不凡,靠的是洞庭商帮和胡雪岩胡东家的帮忙,不管是陈七台陈主事还是胡东家,他们都是本省本地的大商人。结果现在人家要说,他们为了赚钱,胳膊肘向外拐,帮助外地人打塌了乡亲们的生意,那我古平原岂不等于是恩将仇报,今后谁还敢与我合伙?各位,古某人做事有个必不可移的原则,那就是路一定要越走越宽,绝不能因为贪一时之利而把路走窄了。你们记住,任谁都不能把天下的钱都赚进自己的口袋,即便能,那又有什么用?只有大家都有钱,才处处有商机,倘若只是你一个人有钱,其他人都穷得叮当乱响,你跟谁去做生意!”

一席话说到这儿,真如拨云见日般清楚明白,管事的与伙计们恍然大悟,脸上登时满是敬佩。

管事的趋前一步:“东家,您不必再往下说了,这门生意经我听懂了,一定按照您说的办,不做霸盘生意,不让同行背后戳咱们的脊梁骨。”

“那我就放心了。咱们自己吃肉,也不能光让别人喝汤,今后找一些信誉好的货栈,跟他们做联号生意,分些买卖大家一齐做,不管水路还是陆路,彼此有事互相照应,这岂不是好。”

古平原安排完货栈的事儿,看看天色不早了,赶紧动身前往胡家。

胡雪岩没有发迹之前,只是钱庄的小伙计,住在杭州城南的一处无名陋巷中。后来胡家兴旺发达,有人从他门前路过,发现这条巷子两边高中间低,最中心处,也就是胡雪岩的家门口还微微隆起一个土丘,活像个大元宝。于是一下就传开了,都说胡雪岩是财神转世不假,连住的地方都被称之为“元宝街”。

风水如此之好,胡雪岩当然不会搬家。几年间将一条巷子都买了下来,大兴土木建起一座比王府还要豪奢的胡宅,大门依旧是开在那处隆起的土丘前。

古平原还是第一次来胡家,上次到杭州是在会馆与胡雪岩碰面,此番初访,发觉胡财神在本地实在是太有名了,稍一打听,人人都乐意给指道。古平原这才知道,胡雪岩冬舍寒衣夏施粥,自家开的“胡庆余堂”每逢传瘟染疫之时,几万两的成药白白奉送,本地百姓受他的好处太多了。

古平原点头暗赞,做个生意人,就得像胡雪岩这样,这才让人佩服。

他这么想着,来到了胡府门口,说明来意请下人通禀。不多时,出来一位玄衣俊仆,彬彬有礼地将古平原请入府内。

古平原被人引着穿过一条不长的雨道回廊,下人躬身道:“请古东家先在镜槛阁稍歇片刻。”

这镜槛阁前临荷叶塘,后靠一座太湖石叠成的假山,阁在半山腰,阁中有一面极大的玻璃镜,将阁外水波、池中红花绿荷、池上小桥木舟、池畔垂柳依依,一齐纳入镜中。

古平原一愣,这东西他在京城时听说过,将目光投向那俊仆时,仆人仿佛见惯了这样的惊诧,微微笑着答道:“古东家真好眼力。这面大镜子,大清国只有两处有。当初在法兰西国烧造而成,本来装了五面在船上,远渡重洋一路风波,完好无损地运到广州的只有三面,其中一面又在下船时被脚夫不慎打破。运这镜子到大清的洋商见只剩了两个,干脆不卖了,说要将其中一个献给朝廷中最掌权的人物,于是给了恭亲王,放在什刹海畔恭亲王的别墅鉴园里,另一个则要给大清国最有名的商人,这面镜子就此花落此处,镜槛阁之名也因此而来。”

古平原听完这番话,立时有两个感想。一是如果说胡雪岩以前是靠两江官场大发其利,那么现如今凭借他的声望,一旦官府与洋人有了龃龉,恐怕还要靠胡雪岩从中斡旋。生意做大,可以为国家出力,这便是明证;二是胡家一个寻常仆人便如此谈吐不俗,可见胡雪岩用人自有一套办法,想来这也是他能在大清商界屹立不倒的原因。自家的摊子也是越扯越大,茶叶、盐铺、货栈这些买卖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光凭自己兄弟两个,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今后有时间倒要向胡雪岩多多讨教这方面的办法,识人用人,当是今后要做的大事。

不过眼下与李家的争斗正在紧要关头,还顾不到这些,古平原准备等胡雪岩拿银票出来,好好谢谢人家。谁知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胡家下人倒是执礼甚恭,好茶糕点不时端来,就是不提自家老爷在做什么。古平原心知有异,刚好那仆人又进了来,古平原正想开口问问,仆人却抢先道:“古东家,让您等急了,这边马车刚刚备好,也已经告诉我家的船等在十里外的岸边,咱们这就可以动身了。”

古平原大是愕然:“动身,去什么地方?”

“我家老爷在南浔,临走时留下话,请古东家一到,就去南浔找他。”

古平原与胡雪岩约好了日子在胡府见面,所为的便是取那一百万两的银票。即便胡雪岩有事要到外地,大可以将银票留下,交给信任的人转交古平原,却又为何让自己大老远跑一趟南浔呢?

古平原心中想着,便随口问了出来,那仆人却只是摇头不知,只说胡雪岩前日动身,走前千叮咛万嘱咐,要古平原一定去趟南浔见他。这么说来,胡雪岩是故意约自己在南浔见面,会不会是那一百万两银子没有凑齐,南浔都是做丝生意的大户,富户颇多,素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之称,莫不成是要带自己到那儿去借银子。可是也不对啊,古平原听人说过,南浔人家有祖训,只可守着桑树做丝生意,别的行当一律不许入,特别是做钱庄票号的放贷生意。这是南浔祖辈为后代立的规矩,后人当然不会无端借钱给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