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3/3页)

凯瑟琳则是一脸的正经。“亨利,”蒂尔尼小姐说道,“既然你已叫我们了解了彼此,那么你也应该让莫兰小姐了解你本人,除非你有意要她觉得你对妹妹是极无礼的,一说到女人,你就是个蛮不讲理的人。莫兰小姐可不习惯你那种怪脾气。”

“我会很乐意地让她熟悉起来的。”

“那当然;不过这也说明不了目前的状况。”

“那我要怎么办呢?”

“你心里明白该怎么办。你要当着她的面大大方方地表明自己的个性。告诉她,你高度评价女子的理解力。”

“莫兰小姐,我高度评价世上一切女子的理解力,尤其是那些我正巧与之做伴的女子,无论她们是谁。”

“还不行。要再严肃一点。”

“莫兰小姐,谁都没有我对女子理解力的评价高。我认为,女子天生有那么高的才智,实在是连一半也用不上。”

“莫兰小姐,现在我们要他说得再严肃一点是不能了。他现在是严肃不起来的。不过,我的确可以叫你放心,如果他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对女子评价不公正,或者对我说话不客气,人们必定完全误解了他。”

凯瑟琳自然认为亨利·蒂尔尼是绝不会错的。他的方式有时候让人感到意外,但是他的本意必定始终是公允的。于是,理解的事她由衷佩服,即使不理解的事几乎也是一样地佩服。这次远足自始至终都是令人愉快的,虽然时间太短,但是结束时也是让人感到非常愉快的。她的朋友们把她送回了家,蒂尔尼小姐在分手的时候彬彬有礼地对她和艾伦太太说,请她们两天后光临共进晚餐。艾伦太太并不为难地就接受了邀请,至于凯瑟琳,唯一的尴尬是如何掩盖自己过分的喜悦。

整个上午过得如此美好,弄得她把友情与亲情一古脑儿都丢开了;因为,她与他们远足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过伊莎贝拉和詹姆斯。蒂尔尼兄妹俩走了以后,她又怀着较亲切的感觉想起了他们,不过这种感觉持续了一会儿后也没多少效果;艾伦太太并没有可让她释念的消息要转告,她没有听到关于伊莎贝拉或詹姆斯的消息。然而,上午将尽的时候,凯瑟琳因为缺少一码左右的缎带,需要立即去买,于是出门到了街上,碰巧就在邦德街赶上了走在前面的索普家的二小姐,当时她正慢悠悠地朝埃德加大楼走去,她的两旁是两位世上最可爱的姑娘,她们跟她已经一起玩了一个上午。从索普家二小姐那里她很快得知,去克利夫顿的那一行人已经出发了。“他们早晨八点钟出发的,”安妮小姐说,“可是我的确不眼红他们的郊游。我认为我跟你免了这一趟苦才开心呢。到那儿去一定是最无聊的事,因为这个时节克利夫顿是一个人也没有的。贝尔[12]跟了你哥哥,约翰嘛,他带了玛丽亚。”

听她说郊游是这样安排的,凯瑟琳心里确实感到很高兴,而且嘴上也这样说了。

“哦!是的,”对方接话道,“玛丽亚是去了。她是非常想去的。她觉得那一定非常有意思。我可不会说我赞赏她的趣味;至于我本人,我一开头就决意不去的。即使他们硬是劝说,我也不去。”

凯瑟琳听了这话有点将信将疑,禁不住说道,“真愿你也能去。你们不能都去,怪可惜的。”

“谢谢你说这话;不过这对我来说完全是一桩无所谓的事。真的,我是怎么也不会去的。我刚才在跟艾米莉和索菲亚这么说着,正巧你来了。”

凯瑟琳还是不相信;但她很高兴安妮小姐还有艾米莉和索菲亚这两个朋友来安慰她。她向安妮告了别,心中不再感到很不安,然后就回了家,他们并没有因为她不肯加入而没有成行,使她心里觉得舒坦,同时打心底里祝愿他们玩得非常愉快,这样一来,詹姆斯和伊莎贝拉也就不会再因她坚持不去而对她怒气冲冲的了。


[1] 作者这句话是针对哥特式小说的手法而发的,在哥特式小说中,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的约会常为意想不到之事所干扰,所以叫“一反常情”,含讽刺之意。

[2] 原文为the nicest,有“最好的”、“最精美的”等多种释义。

[3] 塞缪尔·约翰逊(1709—1784),英国作家、评论家、辞书编纂者。

[4] 休·布莱尔(1718—1800),语法修辞学家,著有《修辞学讲稿》(1784)。

[5] 休谟(1711—1776),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不可知论代表人物。

[6] 罗伯逊(1721—1793),苏格兰历史学家。

[7] 英国古代一国王。

[8] 阿格里科拉(37—93),古罗马将领,77年任罗马执政官,曾出征不列颠,后任不列颠总督。

[9] 阿尔弗烈德大王(约849—899),英格兰西南部韦塞克斯王国国王(871—899),在位期间曾率军队击败丹麦入侵者。

[10] 即芬妮·伯尼(1752—1840),英国小说家,作品多写涉世少女的经历,代表作为《埃维莉娜》,奥斯丁很欣赏她的小说。

[11] 十八世纪后半叶付费图书馆很红火,还促进了图书、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出版。

[12] 伊莎贝拉的爱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