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知道什么是幸福吗(第4/9页)

这正是“火制”的最高境界,朱可夫在一退一让之间,把小松原锁进了监狱。

日军发动三次夜袭,前后共伤亡五千多人,火炮损失一半,得到的结果仅是苏军战死二百多人,防线后缩两公里。在“火制”面前,什么“猪突冲锋”“白兵主义”都输掉了裤子。

德国观察团把猪突冲锋称为“愚蠢的密集冲锋”,他们对日本人如此浪掷兵力感到十分不解:你们完全是在把可笑当好笑,死这么多人,就为了得到区区两公里防线?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理解是多么困难。小松原又怎么能想到,自己血战竟日,能得到的居然只有两公里防线呢?

他如今是骑虎难下,要攻,攻不上,要退,不甘心,于是从早到晚接受苏军的炮火“摧残”就成了唯一的无奈之选。

假如能倒退到7月7日以前,小松原一定不会如此冲动,他会含着眼泪,流着鼻涕对大家说,知道什么是幸福吗?幸福就是天冷的时候手里捧着一个热腾腾的烤地瓜……

错在哪里

前线部队的狼狈样,连关东军司令部都看不下去了。1939年7月12日,植田命令小松原立即停止进攻,原地休整。

在苏军强悍的火力覆盖下,日军哪里还谈得上进攻,只是每天不停地累加伤亡数字而已。夺得那些高地,对小松原来说也绝不是福音,反而成为难以卸除的包袱和负担,因为他不得不分兵驻守,并承受相应的伤亡和损失。

其实这时候就应该撤出苏军的火力范围。小松原在那里硬挺着挨打,除了有所不甘外,最大的担心还是怕上级追责。因为自第二次诺蒙坎战役开始以来,他吃的败仗实在是太多了,成为不折不扣的老输家,随便怎么打板子都可以,能得到“两公里防线”,多少还可以交代一下。

1939年7月14日,关东军参谋长矶谷等一行赶到诺蒙坎,与矢野、辻政信会合,对这个阶段的日军作战进行了考评。

事实证明,能相互理解的,还是自己人。一番评点下来,小松原竟然得到了不错的评分,考评人员认为,他的指挥没错。你看,该迂回迂回了,该夜袭夜袭了,日军的看家绝活一个不少全拿了出来,就算换个人,要做到更好也非常困难。

矶谷一语定乾坤:“对小松原,不是批评指责,而是要继续加以支持和鼓励。”

小松原听后那个感动:小生无以为报,唯有以身相许——我也没别的好说,反正继续打下去,朝老毛子报仇雪恨就是。

既然小松原没有错,那么屡吃败仗,到底错在哪里?

矶谷等人的分析是,错在火力不如人。从统计数据上看,百分之六十的日军均为苏军炮火所伤,前线日军虽有野战炮兵联队,但他们的火炮口径和射程均不及苏军,无法为步兵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

说日本的武器配备还停留在一战时期,真的是一点都不冤枉。一战以后,列强的炮兵部队都把火炮口径提高到了105毫米以上,日军还以75毫米为主打,这能打得过吗?

向前线加派炮兵部队本来就已在准备之中,不过起初只考虑了量,现在有了这条结论,就得强调质,也就是须动用关东军的远程重炮部队参战。

矶谷参谋长返回长春后,立即向植田做了报告,植田同意照此办理。

与此同时,作为胜利者一方的苏军高层内部也进行了反思。指挥诺蒙坎战役之初,朱可夫主要立足于防守,以求杀伤日军有生力量,让其知难而退,但通过正式交手,他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无论是第二次诺蒙坎战役,还是随后的三次大夜袭,日军所动用的兵力规模和重武器数量,都要远超第一次诺蒙坎战役,不说别的,仅前线抓到的日军俘虏,就来自十几个不同建制的部队,而在大规模夜袭结束后,日军也没有一点要收兵的迹象,小规模夜袭战不断。

苏军侦察机在空中可以看到,从将军庙到前沿阵地,布满了日军的宿营帐篷,前往海拉尔的铁路线上,运兵专列绵延不断。

这一切,都让朱可夫感到,日军在诺蒙坎绝不会轻易罢手。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软肋所在,那就是野战步兵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也明显不及对方,这场战争如果被拖成长期的防御战,最终取胜的很可能是日本人。

朱可夫的判断和忧虑,随即通过伏罗希洛夫传达给了斯大林。此前斯大林的战略重点一直在欧洲,但这时他也认识到,假如诺蒙坎这里始终没个说法,其大部分精力和一些军队主力将一直被牵制在远东,如此反而会影响到欧洲方面的部署。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看来唯一的办法是继续增调部队,发起一劳永逸的大反攻,让日本人在诺蒙坎彻底认败服输。

1939年7月15日,根据斯大林的意见,第五十七特别军被升格改编为第一集团军,朱可夫就任集团军司令员。第一集团军是一个为诺蒙坎战役而专门组织的大兵团,有权统辖诺蒙坎战场的所有苏蒙军。

集团军成立后,大批援兵陆续开来,朱可夫仅在陆军方面就增加了两个摩托化步兵旅、一个机枪旅、一个坦克旅。伏罗希洛夫元帅给朱可夫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尽早结束远东战事。

从这时候起,朱可夫忽然安静了下来,或许他心里很着急,急于反攻,急于取胜,但在行动上却一点看不出来。

胸有全局的大将,与有勇无谋的战将的区别,往往不是体现在战争进行的过程之中,而是在战争爆发之前。比如加伦,在中苏同江之战之前,他就等待了两个多月,朱可夫以性格火爆著称,然而他同样能耐得住性子。

事实上,在接过集团军权杖的那一刻,朱可夫就知道,自己背后已经断了退路,前方也没有任何侥幸的可能,战争的规律本来是有胜有败,但在这场战争中,他只许胜,不许败。

要想胜,不靠运气,不靠天赐,全靠实力,也就是说,要掌握比对方多得多的优势,在未完全掌握这一优势之前,绝不能轻举妄动。

朱可夫所要的优势是,苏军从兵力数量、重武器到后勤物资补给,必须全面超过日军,其中,他最担心的就是物资补给。

朱可夫具备大兵团作战经验,非常了解后勤保障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他要等,也主要是在等物资。

草原狩猎

小松原也在等。因为要添置重炮,炮兵部队到达前线的时间由此延长,为了等待炮兵,小松原约有半个月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连续进攻。

不过小松原并没有因此而完全闲着,其间他仍对苏军阵地发动了几次小规模夜袭。

被朱可夫使用在前线的苏军步兵部队,始终是第三十六摩步师。夜袭攻防中,摩步师有些连队的军官实战经验不足,特别是当日军冲到眼前时,特别容易紧张,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端着冲锋枪横扫。尽管冲锋枪的火力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但由于扫射时过于盲目,误伤率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