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瓦鲁班之二

按照双方记载,远征军反攻缅甸之战,中日两军第一次战车对决,似乎发生在远征军坦克第一团进攻大班第18师团指挥部的过程中。日方记载,师团直属的战车部队在大班村附近迎战来袭的中美联合部队,指挥官为原骑兵第22大队的西正义中尉。战斗结果是勉强掩护师团总部人员脱离战场,但投入战斗的战车全部损失。中方记载,率先突入日军师团指挥部的是赵振宇的坦克第一营,也提到此战缴获两辆日军战车。然而,双方都没有战车间作战的具体记录。

特别是中国远征军战车第一营的作战记录中,谈到对大班的攻击势如破竹,不但毙伤多名日军高级军官,而且缴获了日本陆军第18师团的关防大印,过程十分详细,唯独不曾描述过和日军战车部队的战斗经过。

不过,从战场留下的照片看,的确可以确认日军有战车在此战被击毁。战斗结束后,潘毓昆团长还曾站在一辆被击毁的日军战车顶上给部队训话。

潘裕昆将军站在缴获的日军战车上讲话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由于年代久远,对当时战斗的情况只能进行推测。

也许答案就在被击毁的战车上面。从照片上看,潘毓昆团长脚踩的那辆战车是一辆日军九七式装甲车,符合日本陆军从海路运输到缅甸,配属到第18师团总部的战车类型。第18师团也有少量九五式坦克,但原本不是自己的,而是借用的第14坦克联队原计划参加英帕尔作战,却掉队的一支部队。他们在追赶部队途中,因为抄近路进入了第18师团防区,被远征军打得焦头烂额的第18师团参谋长片冈衷当即将这些送上门的九五式坦克扣留。这位外号“雷神爷”的参谋长和正全力筹划英帕尔会战的牟田口廉也中将大吵了一场,终于获准“借”用这批坦克。当然,片冈连第14联队的乘员也没有放过,统统留下参战。用现在的说法,应该叫做“湿租”。但这些九五式坦克并没配属到孟关前线,因为它的履带压强比较大,只有被称作“豆坦克”(即袖珍战车)的九七式装甲车,能够在雨季通过日军的简易公路进入胡康河谷。

相比而言,同样一条路,中国远征军驻印部队反攻的时候,连谢尔曼中型坦克都开过来了。原因无他,是路修得好。看到这个差距,中美联合工兵部队的施工水平确实值得称道。

这种九七式装甲车,在中国大陆战场,特别是在华北地区与“小米加步枪”的八路军作战时是名副其实的重武器,动辄横冲直撞,十分骄横。后来,八路军兵工厂用晋造山炮的炮弹改造了一批反坦克地雷,狠狠地炸了它几辆,才让它的气焰稍稍收敛。然而,到了缅甸战场,面对中国远征军的坦克部队,无论是号称轻型坦克的M-3斯图亚特还是中型的M-4谢尔曼,这种九七式战车装备的37毫米炮都无法击穿对方的装甲。如此,九七式就只有挨揍的份儿了。偏偏无论九五式还是九七式,装甲都薄得可怜,只能抵挡轻机枪的射击,所以,在缅北战场,日军装甲部队总是尽量回避和中国坦克的正面作战。

说来有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坦克在中国大陆难觅对手,几辆“豆坦克”也敢欺负中国的步兵团;美国谢尔曼坦克碰上日本坦克打成一边倒,战损率常常如同足球场上巴西队碰上了中国队;而德国“虎式坦克”打起“谢尔曼”来如同开罐头,美军甚至不惜拿20辆“谢尔曼”换一辆“虎”,很难想象如果德国的“虎式坦克”和日本的“豆坦克”碰上,又会是怎样的结果。

更让人觉得有趣又迷惘的是,几年以后,脱胎于老八路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虽然依然装备简陋,在朝鲜却打得美国装甲部队哭爹叫娘,连专门设计来打虎式的潘星式重型坦克都被抓到了军事博物馆。这条食物链怎么会偏偏在中国人手里出现了大逆转,很多人想不明白。

日军在缅北战场放弃的一辆九七式骑兵战车

在华中战场被俘的日军九七式战车,这种战车虽然在中国战场耀武扬威,但并非无敌,装备低劣的中国军队依然有缴获它的机会。

华北地区八路军打掉的日军坦克

美军提供给中国远征军的M-3轻型坦克,此时依然漆着美军的编号。

日本人没有这种大逆转的本事,所以日军坦克在缅北被摧毁缴获的不少。可惜跟进的美国工兵部队根本看不上这种废铜烂铁,这些战利品基本上没有保留下来。美国人有个很不重视战争遗物的坏毛病,美国海军唯一打过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企业号航空母舰,不但战绩辉煌,而且设计优美,是被称作美国军事工业“像制作竖琴一样建造起来的”扛鼎之作,战后却被回炉拆毁造了铁轨,至今令人扼腕。现在,只有作家戈叔亚先生收集了一条被击毁日军坦克的履带,算是这次战役中日军装甲部队败北的唯一纪念品。

然而,潘团长踩的这辆日军战车,还算完好。可是,在远征军缅北作战中拍摄的日军被毁战车,很少完好,看起来不像被中国坦克击毁的。

比如,有的战车的炮塔整个被掀掉了,如同一个钢铁的坟丘子一样落在一边(参见此图,在八莫作战中击毁的日军九七式战车残骸照片)。中国坦克部队大量使用的M-3斯图亚特战车,其37毫米战车炮可以打穿九七式的车体,却没有能力造成这样的伤害。

这种损伤,更像是被中国步兵造成的。确切地说,很像巴祖卡式反坦克火箭弹的战果。

日军九五式轻型坦克,旁边是九七式装甲车,可以看到九七式比九五式更加“袖珍”。

日军九七式装甲车

巴祖卡,本是一种管乐器的名称。美国开发成功这种世界上第一个大批量生产的反坦克火箭之后,立即有人把它与巴祖卡联系了起来,于是,这种身管笔直的反坦克武器就有了个浪漫的名字。

虽然中国远征军坦克部队中的美军官兵,也有人回忆在缅北作战中,遇到过日军用火箭弹打我军坦克的战斗,但这应该是个误传。整个二战期间,日军的四式70毫米反坦克火箭一直在试验之中,到战败也没能装备部队。

在缅北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在整个战斗过程中配备并使用了这种最新式反坦克武器,这种单兵火箭击中战车后会产生惊人的爆轰威力,的确可以把九七式的炮塔连根拔起。